复兴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复兴之路】
观后感
摘要:
为了让国人更清楚的了解历史、了解我国国情;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
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片子主要从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个短片来介绍一百七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新的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
关键词:辛亥革命、文革、改革开放、
正文
一、辛亥革命
为了一个民族地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地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一)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那么,中英之间,这场战争爆发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清政府地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二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地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地腐朽没落地政府。20世纪地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三)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1916年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一)建国初期有这样一首歌曲来歌颂毛泽东—-《东方红》,咱们来回顾一下建国后毛泽东的一些作为。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1949年的中国铁路主干线没有一条能够全线通车,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三分之二,4000万灾民等待救助。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二)文化大革命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式以及党和国家形式评估的错误造成的,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导火线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次文革给国家和人民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但文革期间建设新中国的探索也完全没有停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与亚、非、拉国家的友谊不断加深的同时,20世纪
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国家广阔的空间。于此同时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改革开放
万物都在改变,中国也在近代翻天覆地的变化着.我们从封建国家,因为落后被打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度差点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最后还是通过战火搭上了社会主义的班车。中国的命运是曲折的,是艰难的斗争历程,人们一路呐喊,终于走到了今天。
(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这样一个描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这首歌词中提到的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圈指的是珠三角地带,那里被邓小平南巡后就开放了,指定为特区,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是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同时提出建立了经济市场主导地位,我们国家在这一上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点。思想的突围带来了实践的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闸门逐步打开,一个个围绕着市场而生,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诞生了,继四个经济特区后,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开放,开放的逐步扩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新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普通中国人的家庭,一个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到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的观念,对成功的渴望正汇聚成一股创业的热潮
(二)“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是《走进新时代》当中的一部分歌词,歌曲歌颂的是我们当代伟大领袖江泽民主席,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1997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两年后,澳门也顺利回归祖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而积极的力量,在一场不期而遇的危机中这份力量更是赢得了世人的尊重。2001年北京时间2001年11月10日23时38分,随着击槌敲响,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此时,距离中国递交复关申请已有15年,有人说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刻,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世纪之交,中国人不仅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强壮了筋骨,初步展现出一个发展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且还创造性地践行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赢得了举办世界上最重要体育赛事的荣耀。
(三)“打天下,坐江山,一心为了老百姓的苦乐酸甜;谋幸福,送温暖,日夜不忘老百姓康宁团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几句歌词来自于歌曲《江山》,歌颂的是我们现任第四位了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当中既有来自对中国这会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也是中国基于全球发展的一种选择。而要在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确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世纪难题。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在神秘的太空中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人的访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人在2003年拥有了一份新的珍贵记忆。2005年底国家取消征收农业税,中国农民告别了已有2600多年历史的“皇粮国税”给全国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让更多农民感受到中国金鸡发展的成果;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打破了“有昆仑山在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的神话”,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揭开了世界屋脊的神秘面纱,同时也给牧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2007年春《中国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更好的维护了个人合法私有财产、中非合作论坛和作峰会是一个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历史性会议。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八届奥运会,中国已经张开了拥抱世界的臂膀,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
这一系列的发展成果证明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过去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感于《复兴之路》123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有感于《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使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此时,国人还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迷梦中,落后的制度与经济,毫无底气的浮夸和自大,使旧中国危机四伏。鸦片战争伊始,中国——这个得了太多富贵病的雄狮被深深刺痛了。自此,它身上燃起了太多的战火,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小到一个家庭的衰败,亲人被蹂躏和戕害;大到国家的道歉、赔款、割地。短短几十年,签定的各种不平条约就有百条之多。
在这一时期,很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重振国威,或上书或改革或革命,都在华夏民族的复兴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编纂《海国图志》的魏源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洋务运动风生水起,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孙中山请愿于朝廷,提出新政的主张,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更是表现了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存亡所做的贡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气壮山河的诗句,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热血志士投身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20世纪的中国,起义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的爆发,使大清王朝最终土崩瓦解。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彻底挽救中国。随着十月革命炮声的响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中华儿女在国家危亡之际,在民族救亡的艰难探索之中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发展,国人最终寻得了一条谋求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国在之后复兴道路上虽又经历了种种艰难的探索和各种磨难,但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国门逐渐向世界打开,同时国人的心胸与眼界也逐渐开阔,从此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青藏铁路的通车,还是载人航天飞船与现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等等,无不是我们在这条复兴之路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奋发向上的决心与信心。华夏民族也由此达到了“自唐汉以来所未有也”的盛世。
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近31年改革开放的策略方针,使我国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为什么在改革开放问题上不能走回头路。
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1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1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是31年前必然要开启、而今更难以倒退的伟大历史进程。
其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如果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算起,改革开放则是中国近100年来的第三次革命。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世界的面貌在相当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也是世界公认的。
改革开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可能具有在今日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而不能否认改革开放、放弃改革开放。
再次,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有道路,才有相互之间的更多交往,才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才有人类文明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也是与道路联系在一起的。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又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是发展之路,是进步之路,是希望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千年沧桑,百年岁月,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改革开放的成就,使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自豪和光荣;但百余年探索的艰辛,也同样使我们刻骨铭心,永远难以忘记。历史不容许我们失去机遇,人民不希望我们再走弯路。因此,珍惜探索的成果,坚持正确的道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选择。
肯定改革开放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忽视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当然也清醒地看到,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群众也有诸多不满意的地方。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切实解决,但都不是走回头路的借口。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通过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来解决。停顿和倒退绝不是出路,也不可能有任何出路。历史不能倒退,人民也不希望倒退。
因此,坚持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过去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进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在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新的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念: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惟有坚持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始终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我们才能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全党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也要坚定不移。
第三篇:改革开放之论中国强国之举民族复兴之路2改革开放之论中国强国之举民族复兴之路
资产评估一班
段亚琛
关键字:改革开放教育改革生活水平关键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民族复兴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正文
(引出改革开放)
时光追溯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面对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的严重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由此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谁曾经想到过,就是这么样简单的四个字,改革开放,会产生这样强大的推动力,使中国这艘在文革停滞甚至倒退的巨轮重新抛锚起航,在世界大洋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短短三十多年,谁能做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做到了。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恢复全国高考,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企业股份制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择。
受过像中国这样的屈辱,再看看现在社会的片中解说词说到,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
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