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所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育林经营所始建于1983年,全所施业区面积13032公顷,辖区居民97户301人。在册职工195人,在岗职工173人。随着林区两危的到来,这个经营所可采资源最先走向枯竭,经济向谷底直线下滑,各种社会矛盾突显,历史包袱沉重,不稳定因素剧增,一度成为全区典型的小老穷经营所。为了摆脱困境,求

生存,经营所在发展多种经营项目上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他们办过蝉厂、种植过木耳、养殖过狗,前后一共发展过19个项目,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大多夭折。

地理偏僻,土地少、信息闭塞、缺少技能,首先导致职工群众发展新项目不敢迈步。这个经营所位于区置西部,没有毗邻的林场所,职工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与外界联系的少,思想认识落后,素质较低。这个所施业区内虽有土地20多公顷,但仅有50亩土地属于这个经营所,由于没建所前,金峰和丰北的一些农民已经在这里开垦经营土地延续至今。此外,这里属浅山区,无霜期80天,只能种一些普通大田,连经济效益较高的黄豆在这里都不能丰收。其次,缺乏资金,缺少能人困挠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由于体制问题,以前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经营所搞的,许多项目始终没发展起来。

这个经营所施业区面积虽然相对其它林场所较大,但资源匮乏,所能生产的全部是小杆小料,已经两年没有主伐生产任务,营林生产也只是几个月,全年生产任务量只相当于其它林场所一个段队的生产任务量。职工长年没活,原来只是季节性采山有一点收入,职工家庭经济发展也是小打小闹,丰丽林场袋装木耳发展到400万袋时,这个经营所只有4万多袋。职工勉强维持温饱,林场所接续产业的发展、场容场貌、职工年平均收入等均排在全区11个林场所的倒数几位。

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全区各林场所竞相发展的紧迫形势,几届领导班子都做出不懈努力,特别是新一届党政领导一班人,新一届班子找出了困挠这个地方发展经济的症结,实事求是地确立了符合育林所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依托自身优势,以建设生态经营所为主攻方向,以做强百姓经济,提高职工群众收入为核心目标,以加强企业管理为重点,把工作的手段和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带领全所职工在困境中抉择,积极创造了自身发展的曙光,迈出了缓危解困的坚实一步,全所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容所貌大为改观,经营所上下充满活力,初步形成了民富所兴的良好态势。

一、说破嘴皮不如做出样子

场所一班人改说功为做功。新一届党政班子认识到率先发展多种经营,他们知道老百姓这几年发展家庭经济赔了不少,大多数人对于发展多种经营已经有为难情绪,不敢轻意的把仅有的维持生活周转金再投入到项目上。林木资源已枯竭,靠什么振兴场所经济。他们在“摸石过河”的过程中走在了群众前面,首先是领着群众干。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班子成员率先发展多种经营,本着“喊千遍万遍,不如亲自干一件”的原则,用行动带动群众,用效果引导群众。为了寻找适合当地实际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广普及的项目,班子成员5人绞尽脑汁,每人都发展起了自己的项目,而且不重复。

原书记罗宇平(于2004年12月被区委任命为丰林林场书记)选准了种植五味子,他把原来班子集体培植的20万株五味子苗全部买下来继续培育,请来林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后,又从带岭引进株速生丰产杨树种,种植在10公顷林间空地上,准备五味子成苗后移植到杨树冠下,这样既有利于五味子生长,又能进行植树造林,虽然五味子要5年才见效益,但它的利润却十分可观,他的20万株五味子5年后预计产五味子10万公斤,收入可达60万元,除去5年的费用元,纯收入。

所长贾立军带头响应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鹿经济的号召,从事养鹿。决定养鹿后,他并没有盲目购进鹿,他觉得这是一个新项目,对技术、信息、市场都不了解,如果自己没起好这个带头作用,职工群众对这个新兴的项目更没有信心。于是他把自己内弟送到双阳一养鹿户无偿打工,学技术近一年,他承担了费用近3000元,然后在双阳购进品质优良梅花鹿28头,经过年的饲养繁殖到40头,今年卖出31头,收入30万元,除去人工和本钱净赚元。下一步他还将购入头马鹿,与梅花鹿进行杂交,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鹿群质量。

工会主席刘艳君“看中”的是养野猪。一次去双丰,他经朋友介绍,了解到饲养野猪是一个好项目,野猪肉口感细腻,市场畅销,1斤肉可达15元,利润可观,而且容易饲养,1年出栏,繁殖力强。于是多次到双丰养野猪大王高立平养殖场进行考察学习后,购进4头种猪,由于育林所山上野猪较多,常常下山祸害庄稼,因此他决定在育林所山上进行半家化驯养野猪,便于到繁育期时,种猪与山上散生的野猪繁殖2代,这样既能提高野猪的品质又能保护庄稼。今年只是试养阶段,明年他准备与双丰高立平联营,扩大规模,发展野猪100头。

班子其他两名成员负责多种经

营工作的副所长高安庆带头发展袋装木耳,今年种植2万袋,纯收入1万元。生产副所长王爱军带领一个段队集体种植滑子蘑2万袋,收入也比较可观。

班子成员在带头发展起家庭经济的同时每个人还带动起百姓发展家庭经济,贾所长把自己饲养品质优良的九头鹿以低价卖给自己帮扶的养鹿户。仅班子成员发展经济每年安置季节性劳动力近30人。通过班子的示

范引导,现已带动起全所职工发展家庭经济的热情。

其次,帮助群众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为了帮助职工群众把家庭特色经济做大做强,所领导班子倾注了全部的力量,通过召开班子会、座谈会,与每个职工面对面、心贴心交流沟通,介绍外地鲜活经验等,首先从职工思想大解放入手,并提出“你无项目我引导,你无资金我联系,你无技术我服务,你无市场我帮助”。一是在政策上扶持,帮助担保小额贷款,解决小材小料,提供厂房等。这个所发展黑木耳比其它单位慢,主要原因是职工群众积累少,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加之对贷款有顾虑,怕到期还不上,所里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与信用社联系,采取场方认定,职工5户联保方式发放了小额贷款,共计贷款17万元,职工有了资金,发展黑木耳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种植户比去年多了32户41.9万袋。又与资源等相关部门协调,每户解决袋装木耳搭架子用小杆50根,每根仅收5角钱。还将场所闲置的厂房免费或低价提供给职工群众,用于从事多种经营。二是在技术上指导,坚持科技为先,以质量为根本。班子成员带头学习技术,引导职工人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咨询。多次请来农科院专家入户指导,还专门长期聘请了一名懂种植、养殖技术的技术员,解决职工日常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媒体、走出去考察学习,进一步丰富拓宽了职工群众的视野,了解了更多的致富信息,使其找到更适合发展的项目。为了寻找职工群众增收新出路,经过班子考察研究,从大连引进了滑子蘑栽培项目,由于滑子蘑栽培技术与袋装木耳相似,但它属于低温菌种,不用高温发酵,易储存,成本也比袋装木耳低,每吨售价要比袋装木耳高元,是一个林区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开始上滑子蘑项目是采取班子成员与职工合股的形式,但由于技术原因,滑子蘑的产量和品质始终上不去,致使赔了一些钱,但班子成员对此没有放弃,认准了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多次派副所长高安庆到大连学习滑子蘑栽培技术,掌握外地销售情况。经过近三年的摸索实践,育林所的滑子蘑栽培已初见成效。种植大户李培军现已每年发展达3万袋,年收入1万余元。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用在育林所得到了验证,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里的多种经营经济发展已是如火如荼。目前,育林所不仅每户都有经营项目,人人有事做,而且一家有

2、3个经营项目已是普遍。袋装木耳发展到72户71.9万袋,滑子蘑8户6万袋。养牛95头,养羊110只,养鹿头,养鸡4000只。发展民有林14户。2004年全所各项生产总值达元,纯收入元,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2010元跃升到目前的元,富有特色的育林所经济已经成为金山屯场所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开源节流赋予新内涵

面对经济危困和林木资源枯竭的双重压力,育林所党政一班人不等不靠、审时度势,以先进的经营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抓改革、强管理,经营资源借外力。

1、经营资源生财

1993年4月初,退休干部,原市营林局局长佟枝春看准育林所,在其施业区开始试办家庭林场,承包育林所施业区低价林、宜林荒山荒地4个林班,总面积2400公顷。11年来,在林业局和育林所的帮助下,建房、仓库、机库、井房、畜舍500平方米,累计造林161.7公顷。

这里民有林发展已初具规模的同时,原育林所职工赵宝峰的红松架接树苗也在大面积栽植,形成了以培植红松果为主的民有林示范基地。红松果架接树果是采用科技手段对小兴安岭红松果实的一种架接,果实成熟比正常红松早30—40年,是我们林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好项目,他的做法已被《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4台报道,民有林面积已达265.9公顷。另外他还将管护区内修建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旅游业。

兴办家庭林场,发展民有林,是森林经营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增强经营所经济实力,促进家庭经济发展,拓宽就业门路的同时,加快了森林的保护和培育步伐。以制度的形式将责任人对林间林缘空地的使用权加以确定,使职工家庭经济从房前屋后的小天地向森林管护的大舞台,激发调动了责任人管护森林和发展责任区经济的内在动力,为绿起来和富起来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此外,育林所还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山梨资源优势,引来金润果酒有限公司在育林所建立起了30公顷的原料基地,经过一年人工管护和果树栽培,增加了山梨数量。在建立山梨基地的同时,还将建起以旅游为主的梨花观赏园,机关干部义务铺垫通往梨树沟沙石路200多延长米,并修建梨树沟停车场一处。下一步将在这里筹建起五味子、刺五加基地,并使之逐渐形成规模。

仅招商引资这一项,拓宽了就业门路,安置劳动力50人,每年给所里创造效益元。

2、强化管理“节”财。为了求得经营所发展振兴,所领导牢固树立了过紧日子的思想,从小处算,从细处省,坚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千方百计向管理要效益。

一是减人压费。为了节省开支,裁减了机关管理人员1名,段队管理人员1名,后勤服务人员2名,只留一名更夫,白天还兼职负责清理卫生,晚上由两名机关干部值班。食堂也只在春秋两季防火期间开伙,其他时间一律停伙,食堂没有厨师和服务员用机关四名女干部轮流做饭,每顿饭的标准总计不能超过20元。通过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支出,使非生产性支出每年减少7000多元。

二是收摊减费。今年进行了锅炉改造,换上了新式节能锅炉,提高了煤的转热量,取暖面积由原来的1600多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800平方米,每年节省原煤80吨,节约用电度,节支元。强化了招待费管理,所党政班子成员基本上不到饭店就餐,对于必须招待的去地区买菜到食堂自己做,每年节省招待费元。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严格审核差旅费,对情况不符的坚决不予签字。严格控制办公费的使用,年初制定计划,由所长审核把关,确保了每一笔钱都用在了刀刃上。

三是封车节支。这个所仅有的一台旧吉普车,已经运行9年多,各部件已经破损,而且费油,为了节约,进行了封车,班子成员全部骑摩托车上下班,对原小车司机进行了分流转岗,每年可节约小车汽油费、养路费、机械维修费、小车司机工资约1万元。

三、把实事做在群众心坎上

这个所的党政领导班子之所以能够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以解决百姓困难为己任,以百姓满意为准则,以加快发展全所经济奔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心中勤想百姓难,双腿勤走百姓门,手头勤办百姓事,是他们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一是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干在前。为了改善林场所环境,开展了一次“清卫生、搞绿化、净庭院、美家园”活动,首先对居民区街道进行了重新规划,所领导带头,全民义务劳动,共清出垃圾104车,新挖排水沟2000延长米,铺垫居民区街道用沙子131车,新修主道涵洞5个,巷道涵洞22个,拆除杖子800多延长米,清出拌子40多榴,新栽绿化树5900多棵。为了使职工群众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他们把场里会一点手艺的人专门送到伊春水上公园进行学习后,只花了元,自行修建起了一处400平方米造型别致的灯光文化广场。

二是添砖加瓦,扶贫解困。党政班子经过亲自入户走访,分类排查,与困难户结成一帮一扶贫对子。职工孩子没钱上学,由班子带头捐款元。职工群众只要有事,班子必到。职工婚丧嫁娶,把食堂免费提供。育林所原来只有一口井在场部,冬季经常冻,要排队挑水,为此场子在水房安装了暖气,保证长年供水。同时,找来技术人员,发动3至5户居民合打一口井,并装上了水表,解决吃水难问题。由个人承包出资1.5万元,使有线电视频道由2个增加到了10个。

三是密切联系,凝聚人心。育林所党政班子无论做什么,心里首先想到的就是群众,他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开始进行街道规划时,有许多群众不理解,班子成员就先从钉子户做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职工群众看,规划清理街道是为了让群众有一个好的舒心的生活环境。在班子言行带动下,每户义务出工一人,共出工2600多人次,没有发生一分钱的工时费。劳动结束后,班子成员为了凝聚人心,鼓励职工群众,买了40本影集,开了一次表彰大会,对于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给予奖励。平日所里还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干部群众一同参与,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他们为职工群众做的每一件事同时也深深的印在了群众的心中。今年秋整地期间,育林所的任务是1600亩,此时正赶上收山,采山一天收入要比秋整地干活工钱多得多,很难组织上劳动力。当群众们知道了这件事后,他们说:“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知道找场子,现在场子有难处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全力以赴。”于是很快他们就组织起了精干劳力30多人,中午自己带饭,只用了15天就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所长贾立军也深受感动,每天都和这些人一起去公里的作业点劳动。最后一天,让所有的机关人员都到山上去亲自体验生活,也看看这些职工群众是怎么干的,使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合力。

育林所在超常的压力下,敢于突破一切发展的阻碍,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事实再次证明,困难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合作,敢打硬仗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套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创新经营的工作思路;必须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这些可贵的做法才能在困难面前所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让我们领悟了许多破解发展难题的真谛。目前,育林所正加足马力,奔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相信,育林所的明天充满希望。

第二篇:吉安经济发展社会调查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吉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吉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埋头苦干不张扬,不声不响谋发展,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创造了经

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新鲜经验,树立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抓住机

遇、逆势而上、加快发展的新典型,实现了“发展加速、质量增强、环境向好”的良好开局。

吉安经济快速发展之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府针对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同时也对未

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做出了规划。

关键词:吉安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一、吉安市经济基本概况

当年,“黄洋界上炮声隆”、“十万工农下吉安”,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如今,没有炮声隆隆,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正在井冈山下展开。吉安

不再是以前的革命老区,尽管你依然可以在任何一处寻找到革命老区的身影——刻入每一位

吉安人灵魂的“井冈山精神”、那些曾经战斗过的英雄传说、那些绿水青山为证的革命足迹。

但每一个重返吉安的人不得不惊叹于它的无声“蜕变”,从一穷二白到全年gdp突破500

亿元;从革命老区到现代的时尚新城;从藏在深山无人知到名扬国内外的旅游大市;从传统

农业地区到集聚“高精尖”产业的工业新区……吉安以多年的厚积薄发,走出一条老区变工业

新区的新时代“变革”道路。

贫穷与落后不再是革命老区的代名词,现代与时尚装扮出一个青春勃发的新吉安。“中

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诠释了这座城市的秀美迷人,“中国魅力城市200强”注解了山水园林城

市的准确定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展示出江南古郡的开明开放。三年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四年财政收入翻一番,五年生产总值翻一番。令人振奋的业绩。令人震撼的一场静悄悄的急

行军。

1.“头脑风暴”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去年第二产业比重提3.6个百分点,吉安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夺得亚军

吉安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6左右,谈起农业、谈起红色传统,吉安人充满自豪。然而这个农业大市、革命圣地却始终难以摆脱经济小市的落后地位。

问题的症结何在。寻找差距不难发现,吉安的落后在于工业的落后,在于工业化、城

市化水平太低。至去年底,吉安的第二产业比重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城市化

率低5个百分点。这既是吉安经济的短腿,也是潜力和发展空间。

突破唯农业的思维定式,开展决战“两区”(工业园区和城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场“头脑风暴”席卷整个吉安。

工业短腿悄然伸长。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利税总额三项增幅进入

全省前两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增幅进入全省前三名,并刷新该市近10年来的新高。去年工业占gdp比重一年提高3.6个

百分点,而粮食产量却连续5年保持增长。

实践证明,工业发展可以反哺农业,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

程。

改革开放30年之际,吉安被评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

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

2.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兵力潜心打造“吉泰工业走廊”,以3.6%的国土集聚吉安70%的工业经济总量

去年吉安财政总收入为53.5亿元,同比增长31.1%,明显高于全省22.8%的增幅。然而,因为基数低,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也不能让吉安走出“吃饭财政”的阴影,有限的财力要干的事太多。

当薄弱的经济基础与急迫的发展愿望发生矛盾时,只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决战“两区”的战略,园区发展和城区建设成为全市关注的焦点。

沿105国道,在北起吉水、南至泰和的70公里走廊里,集中全市资源,建设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吉水县、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和泰和县的五个工业园为支撑的“吉泰工业走廊”。

未来三至五年时间,这块3.6%的国土将承载全市70%的工业经济总量。

对吉安来说,迅速做大经济规模是当务之急,但是发展经济有急迫愿望固然可贵,但必须保持急而不躁的清醒头脑,找到自己的后发优势才能实现赶超。

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度高显示出吉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虎虎生气。三江公司的超细纤维水刺无纺布填补了亚洲空白,天人公司的生物农药项目入列国家863项目,红板公司的高密度线路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1至5月,吉安市进出口总额14096.2万美元,同比增长63.8%,其中出口10997.3万美元,同比增长72.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78.7个百分点,两项增幅均排全省第三。

3“当好运动员,不当评论员”,崇尚实干,不事张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一个个项目的推进蓄势赶超

1至5月,吉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全省第三。这是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的加速度发展,是“危”中见“机”的生动体现。

吉安的发展理念是“跟上发展,缩小差距”、“坚持‘两个略高于’”(发展速度略高于“十一五”规划预期水平、略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力求实现“一年一个新变化、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实现新跨越”。

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基础设施需先行。105国道吉水至泰和段二级改一级,从中心城区到吉水10分钟车程,到泰和15分钟车程,“吉泰工业走廊”快速通道奠定了“一刻钟经济圈”基础。

适应出口量迅猛增长的要求,开辟通往国际市场的“高速公路”。今年1月19日,吉安至厦门港铁海联运开通,外商进出口货物将无须转关,直接在“家门口”装拆箱、报关,节约运输成本超过三成。吉安至深圳铁海联运也开通在即。

更令外向型企业欣喜的是,铁道部已批准在吉安南火车站设立国际集装箱办理站,“无水港”年底将交付使用,同时,吉安还在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打好科技牌,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创新型城市二是打好开放牌,力争把威海建成中国对韩开放的桥头堡

三是打好环境牌,适度超前、求精求美,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四是打好海洋牌,重点发展能源、石化、船舶修造、港口物流和海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