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小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调查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市现辖城区、石湾区,代管顺德、南海、三水和高明四个县级市,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总人口324.98万人。

全市共有45个建制镇(不包含顺德市,下同)。其中5万人以上的镇12个,1~5万人以上的镇30个,1万人以下的镇3个。其中镇区所在地人口1万人以上的有14个,1万人以下的有31个。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超50亿元的镇区有3个,工农业产值30~50亿元的镇区有5个,工农业总产值10~30亿元的有20个。

我市石湾区由于地处市区范围,土地已被市区统一征用,城镇建设均纳入市区总体建设规划,各镇均未编制城镇建设规划。其它各市都编制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已经当地市政府审批。高明市还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镇在1999年8月开始开展镇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正陆续完成,将按一定程序审批后实施。

现将我市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1、抓思想意识的转变

由于市属各县市过去都是传统的农业县,撤县设市后,如何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城市意识,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历史跨越,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首先是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在近几年的市委工作会议上都把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当年的工作任务之一。在今年中共佛山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又明确提出今年工作任务之一是全力启动城乡改貌工程。并提出,城乡改貌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加快新一轮城乡改貌的启动,掀起城乡改貌的新高潮。其次,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城市意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各市每年都召开全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并多次带领各镇区及有关部门领导到省内、外城市参观学习,吸取这些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每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城镇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使干部、群众在城镇建设中知法、守法和用法,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quot;四法一例”(《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控制条例》)。大大提高了全市干群的城镇建设的法律意识。

2、抓高起点规划

各市在撤县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对城镇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各镇都高标准编制城镇建设总体规划。1996年南海市制定了《南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并通过了省政府的审批,各镇区也根据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相应制定了本镇区的规划,1997年全市各镇区城区总体规划进行全面调整和修编,全面完成了管理区(中心村)规划和大量小区规划。高明市各镇均在1993年编制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去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又开始镇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使编制的规划上档次,一些镇区邀请了著名专家参与设计,如南海市中心区核心板块,聘请了美国著名的swa设计公司进行环境景观设计,盐步区通过网上招标聘请了高水平专家参与东兴新城的规划,和顺镇邀请国

内高水平的设计院编制和顺一河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高明市镇区规划还专门请中山大学规划专家和教授参与,使我市城镇规划的起点高。

3、抓高标准建设

为改变我市农村那种”只见新屋,不见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状况,我市从整治村容村貌、搞好绿化美化,开展文明村文明户评比活动入手,抓好农民新村的规划和建设。

“八五”期间,高明市确定杨梅镇为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委派一名副县长兼镇委书记,通过放权、资金扶持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加快杨梅镇区建设,以此取得小城镇建设的宝贵经验,指导和带动其它小城镇发展。1996年该镇被省定为广东省规划建设试点镇。

南海市近几年相继建成一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区,其中”嘉乐花园”、”白天鹅花园”1998年荣获全国物业优秀小区。

在此基础上,我市针对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以及农民单家独户建房普遍存在杂乱无章的问题,在农村大胆尝试兴建农民公寓。1992年石湾区张槎镇提出了建农民公寓设想,这些楼房由集体负责土地报建,三通一平,环境配套,统一规划设计,村民只需交建筑成本费即可入住。经过7年多的推广,如今张槎镇已有4个村建起了农民公寓,农民已改变了传统的居住观念,从当初反对兴建到争相入住。仅去年张槎三个村就建成农民公寓18栋共156户,尤其是上朗实行封闭式管理的高标准农民公寓,更令村民们趋之若鹜,纷纷要求居住。南海市1996年底,在里水镇下沙村率先兴建第一个农民公寓–锦绣花园顺利竣工。该花园占地13.5亩,共10幢120个套间,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绿化面积3千多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按基本工程造价720元/平方米配套给村民。该村现准备兴建占地60亩的第二期农民公寓–锦雅花园,平面规划已审批,现正在实施。继里水之后,大沥沥东村投资2800万元,建成占地1.72公顷,共17幢204个套间,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式农民新村–豪美村。村内附设有占地10亩可容纳10个班的幼儿园,占地26亩可容纳28个班的小学和占地10亩的敬老院,新村按每人40平方面积无偿分配给506个村民,全部解决了村民的入住问题。同时,大沥的联溶村、南庄东村、西樵中坊村等相继建成或正在筹建农民公寓,高明市城区附近村也开始实行农民公寓的形式。

经过近几年农民公寓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各地对农民公寓的建设目的、方式已有了很大的转变,农民公寓建设已从当初仅单纯解决农民居住的目的逐步向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物业管理小区方向发展,从而使农民居住观念彻底从农村向城市转变。

农民公寓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节约了大量资金和土地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且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变了传统的居住观念,方便管理,从而加速了我市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4、抓基础设施配套

要把城镇建设好,一定要抓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城镇的功能。近年来,我市城镇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南海市1992年开始建设贯通南海东西南北的桂和、桂丹主干线,全长61.1公里,按六车道一级公路建设,总投资18.5亿元。该路的建成,使南海最偏远的镇在30分钟内可到桂城。继主干线后。quot;五纵四横”路网建设稳步推进。各镇区也加大投入建设了等级较高的地方公路。三水市建成市南北大道,三水大桥、油金大桥和全市公路网,贯通各镇联结。高明市

除了建成贯穿全市的干线广海中线外,各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为镇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5、抓示范镇区

为推动我市城镇建设,我市通过抓示范镇区建设,以此取得小城镇建设的宝贵经验,指导和带动其他小城镇发展。南海市确定里水镇、黄岐区,高明市确定杨梅镇,三水市确定芦苞镇为示范镇区。这些示范镇区的建设都取得较大成功。

6、实施县市经济发展重心下移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利用镇级土地、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一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带动镇区级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

1、总体规划水平仍然不高。由于各县市建市时间短,人们的城市观念及规划意识仍然不强,部分镇区的总体规划水平仍然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停留在总体规划水平上,而没有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对规划工作没有作进一步细化,因而在实际操作中较难确保总体规划的实施。二是规划不够系统,市政道路、吸排水管线、绿化、公建、水利等专项规划没跟上三是行政干预因素较多,没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论证,随意改变规划方向和要求,使规划失去了严谨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小城镇管理水平滞后。我市一些小城镇的管理工作亟待改进,主要问题是:一是镇区规模建设速度扩展太快,管理机制配置不同步,缺乏专业人员。二是管理法规不完善,经验不足,有法不依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发达城镇新迁人口增多,素质参差,管理难度大四是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协调性不够,管理关系不明确,职能交叉,管理混乱

3、现行”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外来户口截然分离,而且各地户籍管理部门出于部门利益仍然收取增容费,使得后两者向城镇户口转移受到较大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城镇发展

4、由于各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影响了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除市中心城区各项设施较为完善外,其它镇区的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

三、今后加快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

今后城镇发展是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进步、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化的花园式、组团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具体建设是:

1、城镇建设要闯鞘谢谋曜冀ㄉ瑁筇岣叱钦蚪ㄉ璧谋曜迹荡魏推肺唬鞘谢揭。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2、不断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要继续进行控制性和修建性的详细规划,并做好土地利用、环保、市政、绿化等专项规划。要把农田水利规划,城镇排涝规划列入到总体规划中去。

3、行政体制上,镇区的行政应按经济发展形势科学设置,既要避免分合过于频繁,同时要避免一成不变。部分条件成熟的镇应适时合并;提高镇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加快发展步伐。

4、税费方面,目前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业贸易税等税费

负担过重,尤其是乱收费情况突出,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建议抓紧清理各项不合理收费,制定并落实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

5、小城镇建设用地方面,宜在规划控制下,放宽用地数量与限制。我市去年建设用地计划仅295公顷,远远不能适应城镇建设发展需要。建议对我市在划定农田保护区后,适当放宽用地规模,加快小城镇建设。

6、户籍管理上,最终目标应该贯彻底放弃现行的”二元制”管理体制,实行”一元制”的模式,使各类劳动者要自由流动,但改革过程要慎重,目前小城镇仍适用当地需要,当地受益,当地负担,当地有效的管理原则,以免引起大的波动

7、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明确对小城镇建设,树立和推广小城镇建设的典型例子,设立各类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基金。

四、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设想

1、要切实抓好规划,在全面完成市、镇(区)、村三级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继续搞好控制性详细规则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使之逐步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使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有一个更大突破。

2、各镇(区)要继续抓好高标准文明村镇建设,抓好镇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改造和主干公路两旁的整治、绿化、农村住宅建设要积极推。quot;农民公寓”、”农民屋”模式,探索农村旧村改造的路子。

3、今年全力启动城乡改貌工程。重点是加快启动五个工程:一是加快启动小城镇建设工程。各地要实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动作的方针,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同镇村工业区集约建设结合,同村镇农民公寓建设结合,掀起小城镇建设的新一轮高潮,把它建成各具特色的卫星镇,在全省先走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二是加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好思贤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水利基础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加快谢边立交桥、雅瑶立交桥、澜石大桥和佛陈公路拓宽、碧桂路段高速化改造、高明广海中线、迳口经济区主干道路、三水西南污水处理和市区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轮高潮。三是加快启动城乡环境整治工程。要高起点,大手笔,全力抓好城乡结合部以及市、镇、村出口的改貌和主干公路两旁的整治、绿化。各地可以参照顺德和南海的做法,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各镇(街区)责任落实,实现城乡环境整治一年见成效,三年有新面貌的目标。四是加快启动各市城区的美化改貌工程。要按。quot;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认真抓好各市城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各市的城区成为现代化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五是加快启动镇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工程。突出抓好村镇环境卫生、垃圾粪便处理无害化、村容镇貌环境绿化、美化、河涌水体清净化。并且继续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资料来源:农业社会事业科

第二篇:萍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萍乡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概况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南与本省宜春、吉安接壤,西北与湖南株洲、浏阳相邻。地处国家京广、京

九、浙赣经济发展轴带形成的“h”型中间地带,东接江西省经济中心——昌九景城市群,西连湖南省经济中心——长株潭城市群,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萍乡早在公元267年(三国时期东吴宝鼎二年)建县,1960年设市,1970年升级为省辖市。全市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0万,现辖芦溪、上栗、莲花3个县以及安源、湘东2个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安源经济开发区,下有28个建制镇,18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处,139个居委会,641个行政村。市中心城区面积目前是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

萍乡交通发达,通讯便利。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

319、320国道十字交叉通过萍乡,沪瑞高速公路东西穿过。历史上,萍乡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锰、铜、石灰石、粉石英、大理石、瓷土、矿泉水等,储量较为丰富。煤炭远景储量达8.52亿吨,铁矿储量6760万吨,优质石灰石67亿吨。东晋时期就生产瓷器,唐朝时开发利用煤炭,明清时以盛产煤炭、瓷器、夏布、贡纸、鞭炮而闻名于世。1898年清邮政大臣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1908年又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一个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修筑了株萍铁路,萍乡煤矿为该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最早采用西法机器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萍乡因此被誉为“江南煤都”。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在充分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进入全省第一序列,实现萍乡在江西率先崛起;二即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即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四即构筑新型工业城市、赣西经贸重镇、文化旅游胜地、现代农业区域四大特色;五即实施工业富市、三产旺市、环境兴市、人才强市、经贸活市五大战略。突出六个做大做强:即做大做和强工业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外经外贸,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县城经济。实践证明,这条发展思路是符合萍乡实际的,2003年,全市gdp和财政收入都以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名列全省前茅。2003年,江西省统计局对全省11个设区市2002年度的城市经济发展力和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萍乡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四。几个主要方面情况是:

(一)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工业化水平全省领先

萍乡因煤兴市,1908年,安源煤矿就是当时中国第一家股份合资企业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因此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煤炭、冶金、化工、机械、建材、陶瓷等行业为主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钢材、电瓷、工业瓷、烟花鞭炮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不仅培养了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更为我市主攻工业,走新型化工业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材料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生物制药将成为我市新的主导产业,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全省先进的机械制造基地、江南最大的材料工业基地、亚洲最具规模的涂料基地将崛起在萍乡的红土地上。

(二)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萍乡于公元267年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古称“湘赣咽喉”“吴楚通衢”,近代更因煤炭的大规模工业化开采而被誉为“江南煤都”。随着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工矿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市按照城市经营、以城建城的思路,在物力财力仍较薄弱的情况下,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使得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2003年,萍乡城市化水平为44.8%,比全省平均水平34%高10.8个百分点。在市委、市政府加

快城市化进程战略指导下,萍乡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预计到2005年,萍乡城市化率将达到46%以上,中心城区面积将扩充到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将达到50万,远景规划中一市多镇,卫星状环绕的270平方公里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的增加,将使资金进一步聚集,物流速度将不断加快,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三)农业耕作水平高,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已经具备,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萍乡属典型南方丘陵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4亩,农业资源较为匮乏,但萍乡人民精耕细作,惜地如金,运用科技、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农业辉煌与特色。萍乡农业在生产上保持了领先优势,2002年粮食播面单产435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百公斤以上,养殖水面单产340公斤,高出全省一百公斤以上,每亩耕地种植业产出1405元,高出全省1029元的平均水平。萍乡农业科技队伍健全,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全省一流。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行,农村“双增”效果良好,农业方面的“一园五工程”稳步推进。

(四)革命圣地,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丰富

古之吴楚通衢,今之赣西明珠。改革开放以来,萍乡经济快速发展,城区环境优美,旅游设施齐全。旅游资源除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安源外,历史文化古迹有孔庙、杨歧寺、横龙寺、金山寺多年罗汉松等。万顷碧波的明月湖度假村和天堂湖度假村,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城区萍水河以及滨河东西两路形成的“一河两岸”风景带集交通休闲、绿化于一体,绿荫广场及面积达334亩的秋收起义广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和城市亮丽窗口。秋收起义广场中心直径68米的彩色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和高标准建设的城市路灯营造出迷人的城市夜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求,努力办好民

生实事,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和城镇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年共完成大病救助159人,困难户临时救助651户,五保户危房改造20户。强化人口计生工作服务能力,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突出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积极总结新形势下计生工作的新特点,推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兴华路东延段实现竣工通车,启动了驻地南路建设,加快推进城东热源点、东鲁学校、东武小学、卢山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尽快投入使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制度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对街道辖区内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常年开展密集拉网式排查,抓好隐患排查和整改,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四级维稳”体系,健全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安宁稳定的社会秩序。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工作日活动,副科级以上干部带头,深入社区、自然村、群众家中,了解需求诉求,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答复;对于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社区,主要领导带头,定期到相关社区召开座谈会,了解具体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差距、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探索推行社区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社区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并对部分履职不力,群众反映较差的社区干部按相关程序处理。结合“民情台帐”和“三问于民”活动,完善“三联”群众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密州街道中心监察室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作用,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机关和社区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