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态经济探究

什么是生态经济学。这需要从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说起。自然系统是一个有着多种产出及其关联产品的复合系统。这个自然复合体能够为经济系统提供四种服务。首先,自然系统是经济系统中原材料输入的来源;第二,自然系统可以为生命系统的维持提供必要的服务,包括可供呼吸的空气以及赖以生存的气候条件等;第三,自然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舒适性服务,包括野生生物观赏、美景所带来的愉悦感等;第四,自然系统能够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由于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密不可分,广义的生态经济学将自然系统提供的这四大类服务都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无论是大学教科书,还是研究者的话语体系,基本上都是以西方生态经济学为借鉴的。当前的一些研究工作,往往存在着一般化,问题意识比较模糊,思想内核不够强大,导致生态经济学学术体系内部研究并不规范。而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这样的一套学术体系显然并不适应,可能导致生态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界限不清。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贤刚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体系研究》正式出版。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该书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体系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的生态经济学与过去的生态经济学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学与西方生态经济学的区别、生态经济学是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区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入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体系研究的理论体系。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例如,“生态环境生产力论”是超越传统生产力资源“无限论、无价论与无主论”的保护、改善、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理论。传统的生产关系是与传统的生产力理论相适应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与新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也是要建立与新的生态环境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同时,作者还提出了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生态产权分割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碎片化、生态环境管理应由分散化管理转变为整体性治理等一些有新意的观点。这些观点建立在作者多年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迪性。该书在把握生态经济体系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经济理论体系。书中,第一部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阐释。第二部分提出了生态经济的研究目标,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生态服务的均等化。生态经济不仅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不仅要研究生态经济的效率、最优与可持续,而且要研究生态环境公平与普惠。

第三部分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结合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对生态产品市场、生态价值、生态资源产权等基本经济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对生态经济的研究主体——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舒适性、原材料类、环境容量类、生命支持性等四类生态资源的产业化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我国重点行业产业生态化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第五部分则是对生态经济与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对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生态补偿的制度设计、基于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政策效果、生态补偿绩效影响因素等。另外,还对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变迁、制度结构与制度绩效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考虑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特征的情况下,提出了生态环境管理从分散化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具体思路。生态经济学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诞生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为此,作者在著作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制度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增强了本书的指导性,希望可以为生态经济学研究和生态经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