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及路径
摘要。旅游产业的完善,提高了国家经济结构的发展质量,增大了其在社会体系中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令行业本身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控机制。从资源角度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资源消耗为主体的,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调控下,旅游管理也展现出一定的价值。文章立足于新经济背景,对旅游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进行论述,指出旅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改革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新时期,国家经济结构逐步完善,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发展中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具有一定。然而,在国内旅游业经济发展中,仍普遍存在生态破坏及过度开发等问题。同时,景区基础性设施建设不足为景区管理带来一定影响,景区欺诈消费、不合理收费等行为均给国内旅游业发展造成阻碍。旅游的作用在于帮助游客缓解源自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疲劳,并感受人生价值,但部分违规行为导致旅游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上述问题除了新经济与市场开放产生的原因,还包括旅游宏观管理失控、管理职责严重交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旅游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失衡,难以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旅游管理机制进行深度调研,找出与之关联的体制措施,确保整体管理形态可以满足旅游产业预期发展的需求,以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良态化发展。
一、旅游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
众所周知,旅游管理体制按照各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但普遍分为政府干预、政府主导以及市场主导三种模式。欧美地区发达国家旅游产业普遍由国内旅游起步,利用现有资源,以完备的交通客运网络作为依托,在健全的商法体制与成熟的经济环境下,以私人旅游企业作为基础,于新经济环境当中长期发展、自然发育。在此结构下,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行业行政监管力度较小。而发展中国家则与其相反,其旅游产业多由接待入境旅客起步,且由于交通客运网络尚未完善,为有效解决与协调入境旅客接待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部门必须采用行政干预手段,这一模式是将市场和政府充分融合,借助政府强制性干预手段,推动旅游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就我国当前国情而言,我国既定的市场体系尚未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讲,其一般是依据原有的法律或政策来执行的,以保证旅游产业的良态化竞争。而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现行模式,主要是中央旅游局拟定旅游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并由地方相应管理局实行与监督,借助层次性的管理模式将国家管理政策落到实处,生成具备中国特色且契合当前国情的旅游管理体制。从微观层面来讲,其即是旅游活动的一个导向,同时也是旅游行业的一个定向化执行基准,确保各项管控措施的合理化、规范化运行。经过拟定与发布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进步的各项指标、规划、法规与政策,把控旅游领域发展总量,指导市场发展态势,有效协调市场秩序,指导与规范旅游企业的业务活动,监督与控制其服务质量,在政策法规层面予以保障和引导,同时在市场营销、人才与信息层面提供服务与支持,从而对旅游企业实施间接调控及管理。
二、旅游管理工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所谓旅游产业,即对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使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径。但生态资源具体开发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及服务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以公共权力加以干预,并对旅游企业的商业行为实施规范化管理,进而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资源过度破坏与利用的现象发生,保证地区旅游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二)有助于协调市场投资。为确保旅客群体人身安全,并使其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应充分顺应市场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在旅游企业市场行为中,建设基础设施需要足够的资源投入与协调,所以,在建设基础设施层面,需要政府以公共权力实施管理与监督,以此来保证各项服务的合理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游客在旅游景区中发生安全事故等。
(三)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及作用,为此,各个国家的政府均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相比发达国家来讲,中国旅游产业链的完善还需经历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在新时代,多元文化、历史文化的影响令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旅游产业服务质量,各级政府相应部门有必要针对旅游业实施严格管理与监督,以此来加快经济结构的整合效率,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当前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宏观管理失控。针对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来讲,我国旅游管理属于部门管理的一种,并不是单独意义上的从属关系,而是依据相应的结构布局,将既定的旅游产业进行分化,以实现部门分管。例如,国际旅行社属于国家管制下的旅游总局,中国旅行社属于国外侨办机构,而中国青年旅行社则属于共青团中央。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下,国家认知到第三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大力扶持,而与之属于从属关系的旅游产业,也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国家宏观导向下,大多数企业开始拓展旅游交通产业,如旅游社、酒店等,而这些企业人事权与产权均隶属不同投资部门。目前,除青旅、中旅、国旅外,其余旅行社则以一个系统机构为主,在部分细节的耦合作用下,加大旅游产业系统的分化,各个部门之间也出现相对独立的功能效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相对疲软的状态下,宏观下的旅游产业链也逐渐呈现出一种恶性竞争趋势,如在市场行政监管不规范的情况下,将加大市场矛盾。从旅游部门自身来讲,受机构本身机制的局限,建设项目审批能力不足,企业登记管理体系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匮乏,令各部门难以进行协调化发展。
(二)管理手段较为陈旧。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繁杂的行业问题频繁发生,例如,到了旅游旺季,很多景区被曝光强制购物、强制消费等,尽管与之相对应的上位管理部门已经做出相应的管控收单,但收效甚微,在网络的传播下,令游客对景区环境和服务产生一定的质疑,不利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另外,随着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以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依托的智慧旅游业的诞生,既定的管理机制俨然无法适用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旅游,因不在传统旅社管辖范围内,管理部门既无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实施引导与管理,亦没有相关行业协会加以规范。若想建设依法治旅以及依法保旅的政策系统,为旅游管理体制提供制度保障与法治依据,需要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及景区管理者共同努力。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官长春.新时代县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4):72-77.
[4]黄细嘉,梅文斌,谢珈.“元治理”视角下全域旅游治理体制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67-73.
[5]李养兵.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6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