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与经济强县相匹配的教育强县――长沙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扫描

2月6日,牛年新春喜庆正浓,长沙县隆重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词“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十分抢眼,也让人非常振奋。长沙县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有“三湘首善之xe”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波澜壮阔的一方热土,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长沙县排名百强县第37位,跃居中部第一。长沙县还荣获了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实力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等称号。这样一个经济强县决心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日前,记者一行慕名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了长沙县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

无论率先还是优先,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长沙县的教育发展确实是一篇气壮山河的传奇。几代人扎扎实实的奋斗,使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为长沙县的教育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有事实和数据可以为证:

198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84年普及初等教育,1992年全面推进“普九”工作,199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普九”,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十个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之一,1998年,启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全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2006年以优异成绩跻身湖南省首批教育先进县行列。到现在,已经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具备了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其中县内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100%、99.94%,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2.8%以上,小学年辍学率为o、初中年辍学率为0.12%,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7.26%。2008年,全县高考本科总上线率达65.28%,居长沙市九区县第一;全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合格率为99.99%。

长沙县提出“率先建设教育强县”,很有底气。

县教育局局长彭克让向记者表示,提出“率先”这个目标,目的在于形成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压力点,从而把这样的目标凝聚成推动长沙县教育发展的动力。目标提出的是率先,但实际工作还是重在建设。讲到这里,他特别加重语气说,建设教育强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对于科学发展,长沙县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当年,长沙县“普九”是先进,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地方一样,当时所建的校舍都是无图纸、无报建手续、无监理的“黑脑壳”房子,到现在基本都要推倒重来。就是在“建筑之乡”,也都是土法上马,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到如今学生人数少了,原来村村都建的学校很多都已经闲置,造成比较大的浪费,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正因为有这样切身的体会,长沙县教育的决策者形成了共识:作为全省教育发展的“龙头”,决不能再回头走这样的路。在学校办学条件这一块,长沙县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建就建最好的学校。从2003年起,所有的学校建设都必须依法依程序,按照国家制定的建筑标准,就高不就低。校舍建设就是缓一步,也不搞瓜菜代,规划设计必须先一步到位,并按照建筑的最高标准,做到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需再盖。

主管学校建设的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仅“十五”期间,长沙县在学校建设上投入就近4个亿,扎扎实实搞了五六年学校建设。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规划建设科,还面向全省招聘了两名学建筑规划专业的公务员。去年暑假,该副局长带人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所有的学校跑了个遍,多角度拍了照并全部制成了电子档案。看着一所所美丽的学校,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学校面貌的惊人变化,折射的是长沙县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了实处。

长沙县历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一届领导班子都把教育工作摆在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地位。县里的四大家对教育从来就是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书记、县长往往一上任,第一个看的就是学校,第一个调研的就是教育。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总是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所有的学校他几乎都要跑到。各个部门也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联手支教,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彭克让局长对记者说,这些年来长沙县的教育发展,有一条基本经验,那就是不折腾,一切依法依规行事。优先发展在长沙县不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化为传统和制度,就是征地补偿等具体事务,也完全按国家政策办理,一切按部就班,真正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深刻转变。

县教育局财务科的同志告诉记者,财政预算和决算时,长沙县做到了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按年初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安排教育经费。同时,足额征收和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县城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资金的40%用于城市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资金的30%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城市建设维护税入收总额的15%~20%用于教育,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60%、农业税返还资金的60%,在先确保乡镇中心学校工作经费的前提下,全额用于乡镇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消赤减债工作。

在我们面前,有一组组翔实的数据,记录了全县财政性教育事业经费逐年大幅增长的情况:2008年教育财政拨款36887万元,比2007年增长26.9%,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3.64%。2008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43881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8.7%,比2007年增长2.67%。生均教育事业费2008年4217元,比2007年增加771元,增长22.4%。

我们还必须写上一笔的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长沙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农村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了“县为主、乡补助、村参与”的投入机制。在不少地方,以县为主后,乡村成了摆设。而在长沙县,乡村参与真正落到了实处。黄花中心学校校长章志勇对记者说,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黄花镇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全镇中小学的各项建设:2005年分别投资300万、100万为黄花中学建学生公寓,为黄龙小学建教学楼。2007年上期,因机场扩建需要,蛟塘中学临时拆并到黄花中学,为减轻家长负担,政府给到回龙中学寄宿的学生埋单,并为黄花中学投资500多万元修建一栋教学楼,新建一栋学生公寓。2007~2008年为回龙中学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厨房、食堂,改造旧教学楼,将田径场和实验室等进行了修整。跳马乡中心学校校长游旺告诉记者,乡、村对教育的支持确实不遗余力。前几年,在乡财政负债8000多万的情况下,投资14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去年清偿欠债后,又一下子拿出400多万。其中为各学校补足办公经费就达40多万元,使跳马乡的学校建设和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县一中副校长项检刚也深有感触,他说,长沙县的教育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辉煌,确实在于坚持科学发展。他给我们说起了一中的发展。县政府投资70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学校由1400多学生增加到2500人,不整体搬迁,不追求高大全,是一项科学决策,使学校既保留了原来浓郁的文化积淀,又有了浓厚的现代气息。尤其是建设资金全部由政府埋单,学校不负债,可以一心一意去抓管理、促质量、谋发展,走出了农村县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新路。

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长沙县率先建设教育强县的各项工作驶上快车道。

坚持高位均衡而又实现重心下移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长沙县委书记、县长杨懿文最近在一次大会上的讲话,为大家津津乐道。他说,要研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进办法,让高素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要研究对偏僻地区教师的补贴,要补得让人眼红,补得老师们甘愿一辈子在偏僻地区教书育人。

杨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长沙县委、政府重教的决心。从均衡教育的角度理解,体现的是长沙县委、政府既要坚持高位均衡,又要努力实现重心下移的科学发展观。

自2001年以来,长沙县拆除中小学危房108146平方米,先后新建教学用房及配套用房352301平方米,现有d级危房全部消灭;2006年启动中小学饮用水改造工程,按照“一校一方案”的要求,所有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这一切,为长沙县着力打造优质教育资源体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值得我们钦佩的是,长沙县很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应该是低水平的“一刀切”,而是要把短板全部做长做强,实现在高位上的均衡。

为解决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长沙县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长沙县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05年又完成了《县城60平方公里教育用地发展规划》,2007年,根据发展态势,对两个规划进行了修编,并进一步完善《县城中小学建设用地布局规划(2008–2020)》。2005年以来,先后在星沙投入近1.2亿元新建了东业晨曦、金鹰、湘龙、泉塘和丁家小学.改造扩容了星沙中学和盼盼中心小学。此外,还重点抓了县城望仙中学和中南小学的新建,完善了湘龙小学附属工程,抓好了工业园区学校配套建设,启动了暮云工业园西湖小学建设,筹备了榔梨工业园龙华小学、江背工业园朱桥小学、干杉工业园中心小学的整体新建。这样,就满足了新增城镇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目前,全县有义务教育阶段非长沙县籍子女近6000人,全部安排了学位,且享受与长沙县籍学生同等免补政策,无辍学现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与此同时,长沙县抓住村级区划调整契机,加大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全县小学、初中分别调减了164所、14所,中小学总数控制到了252所,小学校均规模238人,初中校均规模634人,扩大了校均规模,发挥了规模效益。长沙县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加快合格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学校不再比城里的差了,现在长沙县农村学校的屋面全都是整体水泥灌浆,不再是过去的木架毛瓦。学生宿舍全带卫生间,厕所也全是水冲式的。学校的运动场,也都是塑胶运动场。把镜头切入春华大鱼小学、洞田小学、江背麻塘小学、砖田小学、路口永兴小学、安沙边塘小学、高桥维汉小学,我们可以看到雄伟气派的教学楼高高耸立,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三机一幕”班班到位,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一应俱全,校舍简陋、设备寒酸已成为永远的历史。而走进暮云镇南塘小学、福临镇金坑小学和投资近5千万元扩建的县七中,观赏日趋完善齐全的教育设备、整洁优美的教学环境,感受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心头禁不住盈满欢喜与欣慰。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失学,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也是一切教育均衡的基础,长沙县始终致力达到这一目标。

长沙县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了教育发展基金数千万元,成立了“长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对一、一扶一”的结对帮扶活动。近几年来,总计扶助学生6万人次以上,扶助资金达2450余万元,在巩固义务教育免补资助的同时,扩大资助范围。从2006年起,除财政安排对贫困高中生进行扶助外,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其中2005~2007年争取远大普高阶段助学金每年250余万元;2008年各方筹措资金108万元资助高中阶段贫困生。仅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生平均减负350元;中职一、二年级学生每生减负1500元。老百姓说:“现在改革真正好,种田不要税,上学不交费,贫困学生有补助。”长沙县免补工作连续三年为全省农村县目标验收第一名,2008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助学工作”先进县,还在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2009年,长沙县又在全省率先实现孤儿、聋哑和弱智儿童免费就读、就餐、住宿,同时,全省将长沙县定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县”,全面铺开了大学生生源地的助学贷款工作,力争实现学生上大学不发愁。

实现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也是必由途径。

2004年,长沙县投入1100万元资金,建成开通了长沙县教育资源中心;2005年,引进了浙大“校校通”网络应用平台,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了“校校通”;2006年.全县完全小学(含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均通过adsl全部接入互联网,同时启动了实施中央投资900万元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仪器电教设备价值近9000万元,百兆校园网56个、多媒体投影教室148间,消除了电脑空白校,28所学校551个班实现了“班班通”,城区7所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远教”工程已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像地处偏远的北山镇高兴小学,或许你会觉得并不起眼,但正是这所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在全国计算机奥赛擂台上,连续4年蝉联市级冠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长沙县有着机械制造之都、百里汽车产业走廊的美称,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星沙,县城星沙已初显国际化都市风貌。为解决在这里工作的外国友人子弟的求学问题,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将投资四千万元,建立湖南星沙国际实验学校。这将是湖南省唯一的一所以外籍人员子女为对象的名副其实的国际学校,填补了全省的空白。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生动展现了长沙县打造非常完备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和率先建设教育强县的宏大手笔和豪迈气魄。

今天,在革命先驱黄兴、毛泽东主席夫人杨开慧、人民音乐家田汉、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共和国总理朱�基等诞生的这片神奇土地上,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师以爱教为荣。展阅着这幅长轴画卷,我们看到了长沙县教育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

本文图片由袁庆国金鑫铭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