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探索
一、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黑龙江省依兰县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3乡、132个行政村,总人口38.24万,其中农业人口28.87万人。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万亩。除玉米、大豆和水稻三大作物外,黑木耳、万寿菊和北药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2018年全县食用菌种植总规模1800万袋,万寿菊种植面积1.8万亩,药材种植面积5万亩,果蔬、两瓜、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发展7万亩。全县绿色食品产地认证面积达100万亩,其中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全县有机食品产地认证面积1.85万亩,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总数43个,产品认证总数87个。
(二)畜牧及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畜禽存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畜牧生产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全县有各类规模养殖场50个,其中肉牛存栏50头以上9家,山绵羊存栏200只以上9家,生猪存栏300头以上9家,蛋鸡存栏3000只以上20家,肉鸡存栏1万只以上1家,鹿存栏50只以上1家,狐貉存栏300只以上1家。国家级标准规模养殖场发展到3个,其中养牛场1家(前程村润发牧业)、养羊场1家(护林村超群牧业)、养猪场1家(晨光村良源种猪繁殖基地)。
(三)林业产业实现新突破。林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率为41.5%,林业经营总面积16.1万公顷,林地面积12.65万公顷,林下经济产业优势明显,以灵芝为代表的高效林业产业蓬勃发展。全县林下灵芝发展到1500亩,棚室灵芝75栋,林下参8320亩,沙棘1400亩,大果榛子经济林6726亩。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倭肯河大型灌区三合渠首工程、迎兰渠首工程和永发水库库区蓄水增容项目,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土城子、合江、江湾泵站三座。实施完成新立水库除险加固、牡丹江治理、迎兰生态高标准农田、巴兰河倭肯河灌区土地整治等工程建设。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95万台,拥有配套农具两万多台套,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农机总动力63.3万千瓦,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9.4%以上。建成水稻大棚一万余栋,大棚育苗率达98%。建成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九处,实现智能催芽全覆盖。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益农信息社132个村。
(五)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家,集中培育了稻米、荭菇娘、万寿菊、杂粮、蔬菜、种子加工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万亩,订单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1.5万户。培育了“广源”种业、“百世”红菇娘、“春宇”万寿菊、“北味”“满天星”食用菌、“依镁”甘露醇、“田润”粮油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迈入新步伐。“宇满香”“依米兰香”“巴兰河”牌大米,“润实”“百世”荭菇娘,“土城子”牌黄小米、大黄米等有机绿色食品品牌响誉省内外。
(六)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发展壮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629家,家庭农场1535家,种植规模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598户,注册登记农业企业总数达43家。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22个。认定耕地面积在300亩以上家庭农场259家。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141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主要以大宗农产品为主,特色经济不鲜明,农民就业空间狭窄。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的青壮年对于传统的农活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
(三)农民收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依兰县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达到13亩,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大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事实上,依兰县一家一户式的分散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增产增效主要靠水、土地和农资的消耗,农业小生产和销售大市场,尤其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时,他们的收入难以保障。
(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目前,农业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层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和较低水平,产业化水平较低,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此外,第三产业缺乏品牌优势,规模效应不明显,尤其是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名优品牌。
(五)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对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加之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参考文献:
[1]蔡宗发.浅析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
[2]何新梅.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