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济发展分析材料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以“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盘活存量攻坚年、基础设施建设年、体制创新开拓年、项目推进成效年”活动,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较快发展,需求增长加快,金融平稳运行,收入持续快增,物价略有上扬。1-6月,初步测算实现生产总值176.52亿元,可比价增长16.7%,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自营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个指标完成年度计划过半;工业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个指标接近过半;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指标没有过半。详见下表:*

注。半年度不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只统计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故表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实绩数用限额以上代替,完成率通过折算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于季度不统计,由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代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亮点

1、工业结构调整量质并举。结构调整初有成效,轻、重工业产值之比由去年同期的42.5:57.5调整为40.4:59.6,重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由传统行业转变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43.3%、37.1%和36.0%。大企业产能不断扩张,百强企业产值211.2亿元,增幅达到36.9%,高于规模以上企业7.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从去年同期34家增加到46家。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共申请专利218件,增长37.1%,实现新产品产值34.96亿元,增长32.2%,其中有12个行业新产品产值增幅在30%以上。企业效益趋好,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0.5亿元,增长33.4%,其中实现利润11.26亿元,增长46.3%,高于上年同期38.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87.3%。

2、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由于全区上下狠抓项目推进和存量盘活,有效地扭转一季度投资低迷状态,实现了较大回升。1—6月,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1.36亿元,增长24.8%,同比提高近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了2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资34.96亿元,增长22.6%,止跌反弹,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8.34亿元,增长15.2%,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商贸投资10.36亿元,增长1.7倍多。

3、外资外贸增长结构调整。截至6月底,全区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2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5个,增资项目16个;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69.1%。选商选资初现成效,大项目合同外资占比日益提高。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7个,合同外资1.5亿美元,占总数的72.8%。1-6月自营出口预计为10.5亿美元,增长44%。高新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纺织服装类产品,高新、机电、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分别为65.8%、37.9%、28.2%和36.1%,高新产品和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39%,比去年有所提高,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4、节能节地降耗成效显现。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区工业规模企业综合能源消费增幅为9.1%,低于工业产值增幅20.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176吨标准煤,下降15.8%。盘活存量初显成效,据初步调查,167个涉及5119亩已供未动工业项目,已有69个项目动工建设,动工面积1415亩,动工率达41.3%;对部分涉及闲置土地的如大东南、美临家纺等项目依法启动土地收回工作。标准厂房继续推进建设,全区新建、改建、扩建标准厂房40余万平方米。

5、财税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6月,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9亿元,分别增长40.2%和41.1%,完成年度预算的69.3%和73.2%;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四大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7.7%、81.2%、17.4%、19.8%,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和房地产业两大行业完成各项收入2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亿元,分别占财政总收入的68.8%和地方财政收入的60.0%。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08元,增长15.3%,完成年度计划的5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518元,增长15.6%,完成年度计划的61.6%。

6、省内排名进位前移。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量在省内十四强中排名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位列第5名;限额以上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同比上升2位,分别位列第3、8、6、9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财政总收入排名同比上升1位,分别位列第7、3名。部分指标增幅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增幅排名上升较快,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投资增幅同比分别上升7、10、6位,增幅分别位居十四强第2、4、4名(详见附表)。

(二)主要问题

1、投入质量依然不高。项目质量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大、重、高的项目有所增多,但总体上投入质量依然偏低。带动力特别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项目几乎没有,对结构调整具有推动力的项目偏少。“六大联动”工程中27个重点工业项目传统纺织行业项目11个,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只有5个,投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原材料加工行业,“缺重少新”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设备投入占比偏低,装备及技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我区工业投入中用于设备投入只占总投入的34.3%,引进国外先进设备项目更少,今年工业企业有设备进口的技改项目仅14项,用汇仅1667万美元。

2、项目推进仍待加快。全区重点项目推进总体逐月加快,但离“项目推进成效年”要求和年度计划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展后劲。至6月底,全区“六大联动”工程重点项目开工率虽达65%,但完成投资只有24.68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6.2%。其中的27个工业重点项目仅完成投资5.9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31.6%,大大落后于商贸旅游类三产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年度计划57.5%)。宝晶光电、四通化纤等9个项目由于征地拆迁、土地指标等原因尚未开工建设,已开工项目中的美临家纺、华龙纺织2个项目上半年基本不动,力夫机电和立昌工具2个开发区外资项目已在册数年,至今仍未开工。

3、部分物价涨幅较大。虽然上半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内,且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但价格走势逐月上升。6月份当月上涨3.2%,比5月份高出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呈“六涨二跌”的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4.1%,食品中的食用植物油上涨35.1%,蛋上涨33.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2.7%,猪肉价格略有回落后又反弹到历史最高价,涨幅达70%以上。6月份原材料价格上涨5.0%,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1.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材料上涨55.3%,建材材料及非金属矿上涨15.4%;消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以食品消费支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盈利影响甚大。

二、发展趋势和判断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要加紧研究出台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统筹引导全区全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发展循环工业,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试点,加快组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利用;积极发展循环型农业,推广“猪粪—蚯蚓—甲鱼”等循环型模式,抓好运河镇黑鱼养殖综合利用,结合“清洁余杭”活动,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努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支持综合治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加工,形成有组织分工、有序回收、堵疏结合,促进资源在生产业的规范发展。要加大循环经济扶持项目的推进力度,搞好多种多点的产业和园区的循环经济示范,积极引导发展环保节能降耗治污的重点项目,促进我区循环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全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按行政区块作一摸底调查,把握现状;把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改革完善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对开发区、镇乡(街道)、管委会的年度考核;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控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同时要有计划对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升级改造,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减排工作。针对用电高峰的到来,要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安排落实一批错峰避峰用户,工业企业让电来满足居民生活用电,做好节约有序安全用电宣传,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5、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做大做强优势企业

企业上市既是企业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资方式,又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的途径。要把推进企业上市,当作我区工业强区的重要举措来对待,及早出台《余杭区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的实施办法》,明确企业上市在财政、税费和资源配置上的优惠政策及奖励制度,进一步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尽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企业。要实行分类指导,对规模较大、主业突出、业绩优良的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在国内主板上市,如老板实业、西湖汽车零部件集团等企业;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企业规模偏小的企业,争取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如争光树脂、天元生物、金成科技、钱江压缩机、海虹控股、南方泵业、力大纺织等企业;对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可选择合适的国家(地区)在境外上市,如诺贝尔、奥坦斯等企业。对这些企业,积极鼓励其抓紧进行股份化改造,吸收多元化投资主体,加快上市步伐。加大服务力度,各部门要为企业上市主动营造外部环境,开辟绿色通道,凡涉及企业上市的程序,能简化的简化,按“一事一议”,特殊企业特别对待,特殊阶段特别支持的原则,支持企业尽快申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