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运动,经济原因

篇一:尔雅_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笔记+题目1

·福利是刚性的,能增不能减

eg1.人们对待自己的福利待遇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叫做什么

答:福利刚性

·时间是贴现的、有价值的

·经济学不观测任何意义上的绝对量,只观测相对量(此人的一百元不等于彼人的一百元)工资收入除去生活成本毫无意义

人的预期值很高,但发展是静态的,期望值上升,未满足后缺口增大,社会矛盾加剧eg1.经济学关注的任何变量都是什么。

答:相对量

eg2.经济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

答:是

·示例。河南省用粮票——实现了低水平的均衡。在粮票制度下,价格的上升影响不了粮食,货币不起作用,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上升,但供给不变,只能寻找更低水平的期待。粮票单位越小,越说明粮食的短缺

eg1.中国改革前的粮票分为几种层次的粮票

答:3种

2.粮票是实现粮食攻击的一种制度

答:配额

3.计量单位越小越表示物品的短缺

答:是

4.单位越小表示物品越充足

答:否

·示例。以前为什么过节觉得幸福。

因为过节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肉,放鞭炮,约束强度不像平时那么紧,所以以前过节感到幸福,而现在,能满足你兴趣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指数谁比谁高,是无解的

·财富积累要考虑到效率,而考虑到效率就没办法把公平放进模型中讨论(效率与公平)eg1.经济学从财富的积累角度考虑更多考虑的是什么。

答:效率

2.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实现的是公平,其次才是效率

答:错

·马寅初对联。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经济快速增长,人们才有了期待。eg1.学然后知不足,权然后知轻重是谁的名言

答:马寅初

·社会矛盾加剧的自然基础:期待&现实的反差;社会基础:。

eg1.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基础是:

·移民:

示例:

1、温州人,改变自己,不足以养活人的土地,才有了走街串巷的习俗,从而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三峡移民,用补贴,让人民觉得移民比不移民好;

3、闯

关东而不创江南,因为关东能吃饱喝足、地多,而江南人多地少。

总结。一部分人满足低水平,留了下来;一部分不满足低水平,选择就地创业;一部分人不满足低水平,又不想创业,选择了商业移民。

移民分为。商业性移民、灾害性移民和政策性移民。

商业性移民表现。打工(劳动追逐市场,即以市场为导向)——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原因:要素配置不均匀——东西差异5%、95%人口分布

eg1.中国历史上有哪三种移民方式

答:灾害移民,商业移民,行政性移民

2.中国95%的人在黑河和哪个地方连线的右边

答:腾冲

3.攀枝花是个先有厂后又市的地方

答:是

·历史主义:不能用现在的状态评价当年的事实

eg1.把事情放到历史起点上去评价,这样的做法叫做什么

答:历史主义

2.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要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

答:是

·充分供给的同时,基本公共品配置的均匀。基本公共品不具有定价机制,市场是失灵的(我们需要,但我们无力供给或不需要付出)

示例:不良的医患关系——三小时排队,三分钟诊断(公共卫生与医疗体制的关系),人民常常用沉默表达愤怒

eg1.基本公共品是不能按照市场规则配置的

答:是

2.不是所有市场失灵的地方都有公共品存在

答:否

·平等:现象层面上加以描述,就是享受我的权利,不损害你的权利

·边际损失和福利:社会财富总量不变,转移支付,效用提高

eg1.社会财富的总量没有增加,但是通过转移支付等分配形式的变化,其效用可能会增加。答:是

eg1.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增加会造成消费者对正常品需求降低

答:否

2.盛唐时期的商业繁盛与单嗣继承制没有关系

答:否

3.单嗣继承制在那个时代流行过

答:唐代

4.黄河入海口改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自然灾害

答:咸丰元年

5.多样性的需求拉动了多样性的供给

答:是

6.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供应减少会导致物价上涨

答:否

第二讲当代中国社会的四次转型

·体制转型强调的是制度转型

eg1.体制转型强调的是:

答:制度转型

2.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区别在于体制转型更强调什么的变迁

答:制度

·示例。汉代的纺车和外婆的纺车。

朝代更迭会使生产方式改变,但经300年的周期,又会重新使用。这里,纺车是生产方式的标志,用什么工具生产标志了不同的时代(工具包含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eg1.汉代生产的标志是什么

答:纺车

2.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答:生产工具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

答:生产关系

·示例:1988大同中国最后的蒸汽机车,2007郑州中国第一辆动车组

这反映变迁速度在每个阶段是不一样的,1988到2007短短的20年的时间,却相当于自然传统经济体制下2000多年的变化。传统社会结构下,生产方式高度雷同,而在商业社会中,技术与环境影响生产方法、资本、土地,使得在生产中,生产率提高,加快生产方式结构的改变。市场需求多元化,消费的多样性要求细化分工,市场瞬息变化,因此一般的市场调查都会表现出滞后性。

eg1.中国第一组动车出现在:

答:2007年

2.中国最后一辆蒸汽机出现在:

答:山西

3.社会变迁在每个时段的变迁速度都是相同的

答:否

4.中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逻辑起点是

答:优先发展重工业

5.

第一次转型:1919——1949

·背景。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国事实上已经开放了,然而国家民生落败了。

这说明开放能否强国,不是开放本身说的算,还需要国家的制度。之前中国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下,国家没有外债,这便是传统经济的表现,生产规模不经济,是传统农民的小生产。eg1.体制转型强调的是:

答:制度转型

2.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开始于:

答:1919年

3.没有开放,改革只会使国家陷于被动

答:是

·背景。兴洋务,图实业,中国升腾起第一缕工业化曙光。然而,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弹指之间灰飞烟灭,第一缕工业化曙光破灭了。

洋务运动那个发展了军械工业,制造业生产链比较长,其性质和民企很想,开启了工业化,北洋水师的覆灭并不能怪罪于水师本身,因为这支水师是俄国训练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导致的。因此制度必须变革。

eg1.造成北洋水师失败的根本性原因是什么

答:制度

2.洋务运动企图改变来改变中国的落后地位

答:技术

3.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的事件是:

答: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起点是从军械工业开始的

答:否

·失败是制度性的。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开放只会加速国家的衰亡。于是便有康梁变法。eg1.中国当代社会第一次转型失败的类型是:

答:制度层面

·背景。西潮东渐,儒学还能治国吗。

康梁变法失败后,仁人志士开始思考,诞生了新儒学。西潮东鉴,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白话文运动促进了中西交流

eg1.中国的科举制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答:1905年

·1919—1949:救亡多于启蒙、解构多于全部的社会转型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艰难的过渡和选择,中国的改革要借鉴民主体系,科学创新。这个阶段,革命运动多是国家的救亡,而不是启蒙。“五四起

于北大,兴于复旦”,上海罢市罢工罢学校,五四运动在宣扬爱国主义成就方面值得赞扬,但五四运动仍有局限性,其并没有达到两面旗帜的效果(宣扬科学、民主的旗帜)eg1.五四运动兴起是在:

答:上海

2.五四运动达到了科学民主的目的

答:否

3.下列对当代中国的前三次转型描述正确的是:

答:救亡大于启蒙

4.西方社会能够不断强大,靠的是制度上的民主和生产力意义上的什么

答:科学

第二次转型:1949——1978

·背景:民国政府留下的残局:国有资产名存实亡、重工业缺位

在民国大势已去的时候,当权者发国难财,只顾搜刮而不顾民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耗光了国有资产,在共产党上台以后,实行了两次国有化才缓解状况;中国疆土广阔,所以必须要有重工业基础

eg1.中国共产党接受民国政府的国有资产实际上是名存实亡

答:是

2.孙中山和民国政府的三大遗憾都有哪些

答: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

3.民国政府的使命有哪些

答:工业化,文化重建,共和制民主

·中共面临的三大任务:工业化、国家治理、文化建构

eg1.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是:

答:文化繁荣

2.下列对建国后过渡时期的任务描述错误的是:

答:实现共产主义

·1949—1978:以社会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转型

社会集体主义的两大败笔: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背景:民国政府留下的残局:国有资产名存实亡、重工业缺位

在民国大势已去的时候,当权者发国难财,只顾搜刮而不顾民生,“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耗光了国有资产,在共产党上台以后,实行了两次国有化才缓解状况;中国疆土广阔,所以必须要有重工业基础

eg1.中国共产党接受民国政府的国有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