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改革实施意见
一、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水库、塘坝众多,市是全省重点山区县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近年来,市积极对上争取,加大市本级投入,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水利各项事业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市的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城区防洪圈堤工程尚未形成有效屏障,河沥溪地区防洪标准仅有五年一遇;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洪涝灾害仍然是全市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刻不容缓。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开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改革创新”为原则,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主要目标。通过5到l0年的努力,力争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期间,有效解决剩余11.9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全面完成380余座万方以上塘坝清淤维修工程;完成剩余3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2年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基本完善城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基本完成94处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基本建立城市供水和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除涝能力;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规范的水利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三、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一)围绕改善民生,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根据我市丘陵山区的地形特点,坚持以64座小型水库、1200余座当家塘坝、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灌溉泵站改扩建为重点,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对现有沟渠进行清淤、整修,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完善市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方案。各乡镇、街道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一批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条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高山储水、滴灌等适用技术。
(二)围绕防洪保安,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实施东津河综合治理工程,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河沥溪地区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五年一遇提高到三十年一遇。深入开展河道疏浚工程,实施堤防加固达标建设和重要支流河道治理,整治宁墩、中溪等东津河干流重点河段,确保重点集镇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标准。科学论证东津河上游水利枢纽工程。启动西津河窑潭大堤、双龙大堤修复工程,实施西津河凤凰城段圈堤工程,全面提升防洪标准。推进城区三条内河治理,开展省级开发区供排水改造及城区水系改造、整治和沟通工程。突出防洪薄弱环节,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确保安全度汛。
(三)围绕供水安全,强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港口湾水库副坝水源点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推进水源点保护区划分和标志设置工作,加强对港口湾水库、三条河流及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水源点的保护,加大水污染治理,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推进仙霞、中溪、万家等集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促进城乡一体化供水。
(四)围绕生态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加强南极、万家等山核桃产区重点区域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推进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以上。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东湖湿地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水源涵养区、湿地保护。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五)围绕防灾减灾,加强防汛抗旱指挥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定期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水文监测站,提升水文应急测报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构建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信息为一体的水利信息化系统。
四、加强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强化部门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水利行业管理,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发改部门要安排好年度投资计划,并及时做好计划下达;财政部门要根据当年预算资金的安排和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调度资金,保证工程用款;国土部门要优先保证重点水利工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指导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手续。公安、环保、交通、林业、电力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搞好配合,积极支持水利建设。
(三)加强行业能力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开展专业培训,全面提升全市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强水利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
(四)形成合力推进氛围。加大力度宣传市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全民学习计划,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