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与循环经济交流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大规模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大量物种灭绝、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种种问题,并由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矛盾。是继续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选择。
中国政府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20*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这一讲话精神,为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是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最高境界,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阶段。
在2005年3月26。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吴季松首次全面提出5r循环经济的新经济思想,并得到一致认同,规范了循环经济的理念。5r(5再)理念主要包括:
再思考(rethink)。改变旧经济理论。新经济理论的重点是不仅研究资本循环、劳力循环,也要研究资源循环,生产的目的除了创造社会新财富以外,还要保护被破坏的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维系生态系统。
再减量化(reduce):除了原有的改变旧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能源、水和材料的投入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准中,合理地减少物质需求
再利用(reuse)。除了原有的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减少废物排放的概念外;还延伸到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消费领域。
再循环(recycle)。除了原有的废物利用,形成资源循环的循环外;还延伸到经济体系由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与产业体系。
再修复(repair)。修复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不断地修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人均资源量极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是粗放型,如不寻求精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难以维持较快的增长。因此,我国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就必需发展循环经济。
(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如到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若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十五”期间,我国节约和替代石油目标是*万吨,相当于石油消费量的近1/10;目前我国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工业1/3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同时,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走的仍是粗放型、外延式发展的老路子,在技术、成本和利润等方面都难以同国外的同行竞争。如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全国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走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事实表明,传统的高消耗的增长方式,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三、税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可能
推动循环经济战略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手段,发挥这些手段各自独特的功能和优势。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广泛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内在性、固定性和低成本的特点。
(一)内在性
利用税收手段参与环境管理后,环境问题上的税收负担与相关市场主体(企业或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为维护切身的经济利益,市场主体不得不把税收负担纳入视野之中重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迫使市场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把外在的环境问题内在化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制定实施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秸杆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生态农业等,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允许超额抵扣进项税额,对治理污染开支巨大的企业和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以及从事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企业适当给予所得税减免,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替代资源等。
(五)在社会消费环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改革现行消费税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和消费水平变化情况,适当扩大消费税的课征范围,提高部分消费品的税率。将那些无法回收利用的材料或难以降解的材料制造的产品,在使用中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又有相关的“绿色产品”可替代的各类包装物品,如一次性木筷、高档一次性纸尿布、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以及过度包装商品等,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汽油、柴油、鞭炮、焰火等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对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如大排量的小汽车、越野车、摩托车、摩托艇,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而对于资源消耗量小、循环利用资源生产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应征收较低的消费税或不征消费税,从而鼓励广大消费者进行健康性的消费和绿色消费,使人类的消费不影响大自然的环境与物种生存,达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