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交流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取向。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深化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

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动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村和城市的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起来,把第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起来,有利于打破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相互分割的格局以及农村务农、城市务工的传统分工体系,通过市场对各种资源重新配置,形成城乡经济有机融合的经济格局。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薄弱环节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关键环节也是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围绕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必然会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形式。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农业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靠天吃饭,无生态保护甚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而现代农业是以科学为基础,以市场交换为主,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效率较高,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目前,我国农业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农业。十六大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了出来,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农业产业化是有效的形式和主要的途径,它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规模化的生产和市场经营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使传统农业产生质的飞跃。

农业产业化是组织农民走向市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同时又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品质提高、加工增值以及品牌打造,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越来越大,我国农业只有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才能经受住冲击,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并要承担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双重风险。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包括规模经营的效益、加工增值的效益、科技应用和创新的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给广大农民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增收渠道,农民可以分享产业化经营的利益,也可以从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中获取务工收入。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活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有新思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抓服务,切实解决问题。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解决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排忧解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抓扶持,认真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快把龙头企业做强,把优势产业做大,努力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抓统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协调农业、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具体服务工作。调动各方面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特别要注意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