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
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首先要对这些矛盾、困难和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一个科学认识。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担负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使命,同任何伟大变革一样,这必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问题。
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然出现矛盾、困难和问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没有可供参考的现成答案,要靠我们大胆地探索和试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有的是旧体制下积累和潜伏的,有的是新旧体制交替和摩擦产生的,也有的则可能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带来工作失误而造成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一定时期内手段和条件的成熟程度制约着我们对矛盾、困难和问题的解决程度。我们必须十分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任何急于求成,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怎样看待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10:40来源:解放军报
一路攻坚克难,一路辉煌相拥。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抉择。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怎样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关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分清主流支流——决不能因存在矛盾和问题而改旗易帜或走回头路
改革开放在面对困境中拉开帷幕,在解决难题中绽放异彩。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比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等。对此,有人产生了迷茫、困惑和疑虑,甚至出现了一些责难的声音。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从全局的高度,对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成效和功绩有科学的认识,分清成就和问题、全局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只有这样,才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的正确性,集中地体现在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唯一能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迎难而上、平稳较快发展,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魅力。实践证明,历经沧桑路万条,唯有改革是正道。
我们强调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并不是要回避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从不回避问题,也不反对“反思改革”。我们讲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就是要善于做这样的“反思”。但是,不能以“反思改革”为借口,否定和反对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评价改革开放,关键是要看改革的方向对不对,改革的目标对不对;是大多数人得到实惠,还是只有极少数人得到实惠;是成就多,还是问题多。对此,人们都有切身感受,也不难有清醒的认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性质、主导全局走向。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改革开放全局的性质。当然,改革不会没有问题,也难免会有失误,但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支流不是主流。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改革的方向出了偏差。恰好相反,许多矛盾和问题相当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造成的。因此,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要坚定不移,对矛盾和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企图改旗易帜,主张走回头路,不仅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反而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认清深层原因——当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无古人、世无先例,既要解决原有的矛盾和问题,又要应对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必然要在风雨兼程中艰难行进,在艰辛探索中不断完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的,这就决定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极其复杂。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资源紧缺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等,并不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而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快速发展后,使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了。基础薄弱、超大规模、众多民族的中国,在发展中衍生出的问题必然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对因基本国情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看到解决它们刻不容缓,又要看到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任何急于求成,希望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既要解决世界各国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又要面对独特的挑战,这也决定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在发展进程中,各国遇到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世界的共同课题。比如,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许多国家都曾经遇到,曾严重污染的“雾伦敦”就是典型代表。伦敦从雾都茫茫到今日天蓝水清,经历了几百年。还如,社会转型期间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也是任何国家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程,既面临与其他社会转型类似的共性问题,也产生了自己的特有难题。一些矛盾和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妄自菲薄,怨天尤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初始阶段进入攻坚阶段,这就决定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会集中显现。任何社会变革都要经过一个从初始、攻坚到完善的演进过程。当前,我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相互叠加和充分暴露的阶段,也是社会变革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社会转型加速进行,难免在思想观念上不适应,在制度机制上不配套,在应对措施上不到位。这种“成长的烦恼”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如同一个人“成长的烦恼”出现在青春期一样,一个国家“成长的烦恼”往往发生在社会特定发展阶段。比如,收入差距拉大,是告别共同贫穷、收入普遍增加、奔向共同富裕,但分配机制还不够健全的阶段出现的“烦恼”。在“成长的烦恼”面前,我们不应茫然无措,而应通过深化改革促其解决。
对于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勇于面对,并不断解决。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具有清醒的前瞻预见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每一次中央全会,研究分析的都是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紧迫问题,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也在科学分析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完善。比如,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针对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同时着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市场经济不完善的问题;针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提出要“从源头上遏制”,通过加强教育、规范制度、坚决处理一批案件等措施,努力从根本上加以消除。社会总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我们必将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自我完善、日臻成熟。
坚定改革信念——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靠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来解决
风物长宜放眼量,险滩过后江面阔。我们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在求诸更好更快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解决。
靠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解决矛盾和问题。这种信念来自于对解决矛盾和问题现实条件的深刻认识。30多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成功的改革开放之路,形成了指导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解决问题的雄厚物质基础,创造了具有较强改革承受能力、较强理性心态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党提高了应对挑战和风险的能力。这种信念还来自于我们党对解决矛盾和问题必要性紧迫性的清醒认识。我们党明确指出,能不能把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好,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解决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的“十个结合”,凝结了党在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科学认识,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解决矛盾和问题,需要不断克服认识上的局限性,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经验体现着规律性的认识,自觉运用“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就能够使我们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既切实解决现有矛盾和问题,又有效防止有些矛盾和问题产生。
以破解难题的思想武器解决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解决改革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在发展速度快、成就大的形势下更加清醒地看到了矛盾和问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们党自觉把推进发展与破解难题统一于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把正视矛盾与化解矛盾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解决发展失衡、贫富差距、生态恶化、贪污腐败、道德滑坡等问题的有效举措。我们要自觉掌握科学发展这个解决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我们应该要正确的看待伟人对与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很多干扰社会发展的反革命势力在动作矛盾和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改革开放在中国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我们要勇于探索克服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出现的问题,不能逃避和否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改革开放
如何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读中央党研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毋庸讳言,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也就是说,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那是从整体上说的,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于“文化大革命”前的错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已经作出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对于“文化大革命”,“历史决议”更是从根本上作出彻底否定的明确结论,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的。(这是肯定前三十年吗。)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同毛泽东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甚至掩盖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同时,也不能人为夸大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更不能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如果这样做,既违背历史事实和人民意愿,也势必造成十分严重的政治后果。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邓小平同志郑重地提出这个重大问题,其基本精神同“历史决议”是完全一致的。“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理直气壮地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二)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