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产业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5则范文
第一篇: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产业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产业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承担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产业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报告书的编制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现向公众公示如下内容:
1、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1)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的网站地址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网站:http:///index.asp
(2)公众索取信息的方式。公众可以在相关信息公开后,以电子邮件、信函方式向环评单位及建设单位咨询。
2、联系方式
规划提出单位名称: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系方式:吕耘彪电话:0596-2131817
评价单位名称: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国环评证甲字第2205号)
联系地址:福州市环保路8号邮政编码:350003
咨询及联系人:廖满琼联系电话:0591-83571257
传真:0591-83571272
3、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询对象。主要为规划所在区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并欢迎社会各界对本规划的环境保护工作发表意见和建议。
主要事项。本次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征求有关本规划环境保护方面的事项,请公众就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
4、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网上公众意见调查。
5、报告书简本
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010年6月11日
第二篇: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规划概要
1.1规划名称
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1.2流域概况
古榕河又名江城河、英竹河,是右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等县把荷乡若兰山,大致东北流,经福利、那必、向都镇镇区及乐久、祥龙、太平等村屯,于向都镇平尧村进入田东县境,经江城镇的大诺、桑洞、那蒙、江城、供固、果柳、云林村,坡塘乡的那都、同梅村,思林镇的英竹、东龙等村,在达陇屯附近从右侧汇入右江。古榕河总流域面积1209km2,干流总长110km,其中天等县境内39km,田东县境内71km,河道平均坡降3.81‰。古榕河主要支流有金洞河、那便河、坡岭河、进结河、古敏河、渌最河等。
1.3规划范围
本次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范围为古榕河干流,总长110km。行政区划涉及崇左市天等县,百色市田东县,共2市2县。
1.4水平年
现状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评价年限。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
1.5梯级开发任务
本次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各梯级主要任务为。以发电为主,同时可兼顾灌溉、供水及水生态保护等综合利用。
1.6规划方案
本次规划拟定在古榕河干流上布置10座梯级电站,自上游向下游依次为若兰(已建)、那必(已建)、白水滩(规划)、太平(已建)、桑洞(已建)、桑洞二级(规划)、果柳(已建)、六白(已建)、那苗(规划)、同梅(已建)。其中,已建梯级7座,装机13.9mw(扩容后为14.9m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5465万kw·h(扩容后为5711万kw·h);规划梯级3座,总装机容量为3.2m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100万kw·h。总装机17.1mw(扩容后18.1mw),设计年
1均发电量6565万kw·h(扩容后为6811万kw·h)。
1.6.1若兰梯级
若兰水库建成于1960年4月,坝高37.1m,水库正常蓄水位553.82m,总库容4848万m3,有效库容3709万m3。坝后式电站利用灌溉引水流量发电,发电尾水进入下游河道。总装机200kw,电站设计水头20m,设计引水发电流量1.1m3/s,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65万kw·h。
由于水库来水量不足,大多数时候电站无法正常发电,只有汛期水量较大的时候,结合灌溉用水进行发电。除此之外,没有专门的生态环境下放措施。
1.6.2那必梯级
那必引水式电站位于天等县向都镇那必村河段,引水坝为低矮拦河坝,坝高约2m,采用明渠引水,设计引水流量1.2m3/s,引水长度约1.62km。2008年扩建后电站装机325kw,设计年发电量100万kw·h,电站设计发电流量约为2.6m3/s。扩建后,电站现状运行良好,能常年发电。
经调查该电站在防洪安全、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均不存在较大问题,建议对部分机电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增加电站效益。
1.6.3白水滩梯级
白水滩引水式电站为规划新建电站。坝址位于白水滩河谷出口处,距上游的那必电站拦河坝约2.5k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470m,水库总库容为317万m3,最大坝高11.5m。装机容量300kw,年发电量110万kw•h。引水长度0.2km,发电引水流量4m3/s。
水库淹没涉及天等县向都镇土地,拆迁房屋270.46m2;淹没土地面积共计67.38亩,其中耕地29.38亩,林地0.97亩,草地0.38亩,住宅用地0.23亩,交通运输用地0.27亩,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36.15亩。电站共需搬迁3户15人。
1.6.4太平电站
太平电站建成于1968年,坝址位于天等县向都镇平尧村,属引水式电站,拦河坝控制集雨面积232km2,坝高约2.9m,坝顶长35m;采用明渠引水,设计引水流量5.5m3/s,引水长度0.55km。工程是以发电为主,1990年、2015年分别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目前电站装机为480(1×320+1×160)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00万kw·h。本次规划不考虑对太平电站进行增效设计。
21.6.5桑洞电站
桑洞电站建成于1975年,厂房位于古榕河田东县江城镇桑洞村,属引水式电站。电站拦河坝位于上游大诺村附近,引水坝结合河道天然跌坎建成,集水面积242km2,多年平均流量4.72m3/s。引水渠道依山而建,长约6.5km,现状引水流量3.3m3/s,设计水头66m。该电站于2004年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将电站装机改为3×600kw,总装机容量1800kw,设计年发电量850万kw·h。
经测算,桑洞电站可由现状的3×600kw扩容至3×800kw,扩容后总装机2400kw,年发电量将达到1024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为4267h。该电站机组设备普遍老化,自动化程度低,均存在较大的增效潜力。可在维持桑洞电站现有厂房土建结构不改动、已埋设的固定部件不改动条件下,通过更换机组的部分重要部件来达到增容目的。
1.6.6桑洞二级电站
桑洞二级电站为规划新建电站,坝址位于广西田东县江城镇上游的古榕河上,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13m,水库总库容为38.5万m3,最大坝高11.5m。电站为引水式地面厂房,电站装机容量为400kw。发电引水线路总长1532m,发电引水流量7m3/s。
水库淹没涉及田东县江城镇土地,电站建设需搬迁3户16人。淹没土地面积共计20.17亩,其中耕地12.71亩,林地0.6亩,草地0.1亩。
1.6.7果柳梯级
果柳水电站建于2002年,属引水式电站,拦河坝位于田东县江城镇下游的供固村,拦河坝结合原有灌溉水轮泵坝而建,最大坝高约5m,电站引水渠道采用暗涵和隧洞结合的方式,引水线路长度为1.2km。电站厂房位于说中山的另一面果柳村,电站装机2×1800kw,设计引水流量7.9m3/s,设计水头58m,设计年发电流量1600万kw·h。
经测算,果柳电站可扩容至2×2000kw,年发电量将达到1655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为4138h。该电站机组设备普遍老化,自动化程度低,均存在较大的增效潜力。可在维持桑洞电站现有厂房土建结构不改动、已埋设的固定部件不改动条件下,通过更换机组的部分重要部件来达到增容目的。
1.6.8六白梯级
果柳电站厂房下游约2km处为六白水电站。六百电站位于田东县江城镇云
3林村六百屯附近,属引水式电站。拦河坝为溢流坝加闸门控制,最大坝高约6m。引水口位于拦河坝右岸,设计引水流量12.0m3/s。采用明渠引水,引水渠依山而建,引水长度300m。电站装机3×500kw,设计水头15m,设计年发电量600万kw.h。电站于2013年建成发电,发电尾水回归原河道。电站现状装机基本合理,扩容潜力不大,故本次规划不考虑扩容。
1.6.9那苗梯级
那苗梯级为规划新建梯级。坝址位于田东县思林镇那都村那苗屯上游约1.2km处,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90m,水库总库容为251万m3,最大坝高32m。在拦河坝右岸山体开挖长约0.6km的隧洞,将发电流量引至电站厂房,引水流量13m3/s。水库淹没涉及田东县思林镇土地,淹没土地面积共计432.95亩,其中耕地121.87亩,林地80.47亩,草地107.06亩,交通运输用地0.24亩,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123.31亩。那苗电站不涉及人口搬迁安置。
1.6.10同梅梯级
同梅电站属古榕河干流最后一个梯级,拦河坝位于田东县思林镇那都村那务屯,拦河坝高约1m,采用明渠引水,引水长度5.5km,最大利用水头47m,电站厂房位于田东县思林镇同梅村,电站装机3×2000kw,电站尾水回归原河道。同梅电站于2007年建成发电,现状运行良好,本次暂不考虑改建。
2环境现状及回顾性评价
2.1环境现状2.1.1水环境现状
本次评价,在古榕河上布设了4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若兰水库库区、桑洞二级水电站(拟建)坝址、白水滩水电站(拟建)坝址、古榕江汇入右江河口(入河口)。经评价,总体上古榕河水质较好,各监测断面所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古榕河流域内无大中型污染源。流域范围内主要为农村和乡镇地区,河流两岸零星分布有村庄,岸边布置有村屯道路,人员活动较少、车流量较小,因此古榕河流域内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42.1.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在太平电站厂房场界、太平村共设了2个声环境监测点,根据监测结果,2个监测点噪声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2.1.4生态环境现状
本次委托广西师范学院开展了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生态专题调查工作。根据《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生态调查报告》,规划范围的生态环境概况如下:
2.1.4.1陆生生态环境现状
古榕河干流范围内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中,中下游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大,评价区内无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虎纹蛙、大壁虎、黑鸢、红隼、原鸡、褐翅鸦鹃、穿山甲、獐和猕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7种,鸟类29种,兽类有9种。
根据已有资料显示,评价范围内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有蚬木、水蕨、石山苏铁等。这些珍稀濒危植物,远离各梯级开发范围且已得到合理保护,因此古榕江水电开发对其无直接影响与干扰。
根据天等、田东县林业局提供的资料及现场调查,在古榕河流域范围内的天等县把荷乡吉兰村吉兰屯、向都镇平尧村陆荣屯;田东县江城镇的桑洞村(含作屯、那桑屯)、供固村巴当屯、果柳村(坡圩屯、伏山屯)均有单株古树名木。但离规划工程最近的一株距离为1.5km,其他各古树名木也均距离库区较远。因此工程建设对古树名木基本无影响。
2.1.4.2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古榕江11个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40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绿藻门和黄藻门。
浮游动物48种。调查水域各监测点浮游动物组成中轮虫占绝对优势,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种类较少。
本次古榕江生态考察过程中,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其中采样点6种最多,为12种,其丰富的底栖动物与丰富的浮游动物相对应。
5古榕江流域范围内共有野生维管植物共有182科、632属、968种,该区域的植物科、属、种较为丰富。
古榕江流域共有鱼类97种,分属7目20科。
古榕江流量小,上游和支流都有多个水库或大坝的拦截。河流水量过多地受大坝的调节,干流形成了以天然河段加小型水库组成的一段一段阶梯式的河流,但在洪水季节,当古榕江河水流量增加时,在古榕江下游2km左右与右江的汇口河段会成为一些的鱼类的天然产卵场,这些鱼类有鳊鱼、白甲鱼、鲤鱼、鲫鱼等。此外,古榕江中上游部分天然河段也散布一些小型鱼类的产卵场,这些河段水流较急,底质为石头、卵石或细沙,是一些小型鱼类理想的产卵场地。如那料村河段,峒梅村渌最河与古榕江交汇河段,那苗村下游河段,果柳村果柳电站下游河段
古榕江水体流量相对于右江明显较小,历史记录有洄游性鱼类。而古榕江作为右江的一条支流,偶有白肌银鱼和日本鳗鲡洄游到该河段;这两种鱼类的主要生境还是右江干流。古榕江天然的阶梯式地貌形成了较多的天然瀑布,加上一些电站大坝和灌溉用的漫水坝的阻隔,且枯水季节水量小,导致右江的鱼类很难洄游到古榕江的中上游地区。
洪水季节,古榕江水量大增,大多数的大坝都被洪水漫过,下游鱼类存在向上游洄游通过的可能,上游鱼类可以向下游游弋。因此新建电站的建设不会明显加剧对鱼类阻隔和洄游的影响。
2.1.5环境敏感区调查
规划梯级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据《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生态调查报告》在洪水季节,当古榕河河水流量增加时,古榕河下游2km左右与右江的汇口河段会成为一些的鱼类的天然产卵场,这些鱼类有鳊鱼、白甲鱼、鲤鱼、鲫鱼等。此外,古榕河中上游部分天然河段也散布一些小型鱼类的产卵场,这些河段水流较急,底质为石头、卵石或细沙,是一些小型鱼类理想的产卵场地。如那料村河段,同梅村渌最河与古榕河交汇河段,那苗村下游河段,果柳村果柳电站下游河段。另外,各新建梯级还将影响库区及电站周围的居民点。
2.1.6流域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2.1.6.1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建库前,河流为天然状态,河流径流、洪水等直接受降水影响,上游来水不稳定。根据调查和了解,古榕河流域在未开发建设前,人口较少,加上电站建设区基本位于山区,工业企业很少,污染物以农业面源污染物及生活污染物为主,河流水质较好,水环境较好。各已建梯级的建设阻断了河流,改变了大坝上、下游的水文特性,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变化。
古榕河流域内除若兰梯级外,其他已建及规划新建的梯级均为引水式梯级,部分拦河坝下游的河道会出现减水情况,部分河床出露,由于区间汇水流入河道,坝址一定距离以下的河道内水量逐渐增加,直至坝下游电站尾水渠出水,河道水量才明显增加。根据调查,减水河段区间均没有用水户,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农田灌溉影响较小;在本次生态调查过程中,河段内未发现珍稀鱼类;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水土流失现象较少。
2.1.6.2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经调查,古榕河流域未开发前,由于流域内人口较少,流域陆生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小,植被较好,陆生生态环境较好。
流域内电站的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弃土取料、开建新的道路、库区淹没、移民征地、生产开发等对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影响,以及由于陆生植物资源变化导致对陆生动物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本次规划的梯级占用的土地以河道两岸林地以及耕地为主。从已建电站周边环境来看,电站建成水库蓄水后,将破坏最高淹没线以下的陆生植物,使得森林生态系统面积缩小,但由于古榕河流域已建电站的拦河坝多为低坝,淹没范围较小,水库淹没对流域陆生植被的影响不大,加之流域气候适宜,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流域已建的梯级未造成流域内陆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电站建成蓄水后,水面面积大幅度增加,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吸收和释放热量较为缓慢,库区气温变得稳定,温差变小,形成局地的小气候区域,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电站水库淹没河道两岸土地,原来的陆地生态系统变为水生生态系统,原来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动物丧失了原有的栖息地和觅食地,逐渐向库岸迁移,使得陆生动物种群密度增加,少量动物重新寻觅栖息地,但由于已建的各电站淹没范围较小,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2.1.6.3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7古榕河未开发前,河流为天然状态,水力连通性良好,水生生态环境完整,水生生态环境很少受人为破坏,各类水生生物根据各自生活习性生存,水生生态比较稳定,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流域已建拦河坝阻断了河道,改变了河流的水环境,原有物种所适应的栖息地被破坏,加上河流的廊道功能降低,使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也使水生生物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对整个流域水生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流域已建电站形成的水库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生境,梯级建设前的喜急流型种群在流域内普遍存在,但各梯级建成后,形成的库区内喜深水、静水及富营养水质的种类逐渐占优,并最终发展成为优势种群,库区周边则为喜光静水性浮游植物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各类浮游植物数量不断增长,为浮游动物提供了较好的觅食场所,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库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浮游动物,逐渐取代建库前的浮游动物生态环境。浮游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饵料,适于静水或缓流水中生活的鱼类数量将会在库区生存。受库区水环境影响,一些适于江河急流生活的鱼类则上移到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段或支流生活。在拦河坝下游减水河段中,由于径流比较稳定,流量较小,河流较浅,水生生态环境会受一定程度影响。
总体来说,古榕河流域已建的电站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坝址上、下游已形成新的水生生态环境,库区由于水体比较丰富,水生生态比较稳定,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受水环境影响,水库下游水生生态环境则较为脆弱,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影响。
3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本次规划建设的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要求,规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次规划与《珠江流域及红河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广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广西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报告》、《广西主体功能区规
8划》、《广西生态功能区规划》及《广西水功能区划(修订)》、《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征求意见稿)》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4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
4.1对水环境的影响4.1.1水环境容量影响分析
本规划拟新建3座无调节能力的引水式电站,都需要新建拦河坝,梯级的建设对拦河坝上游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甚微,因此对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小。本次规划方案已考虑在坝体中设置闸孔用于满足河道冲砂和环境补水的要求,闸孔底高程和坝址处河底高程相同,通过闸孔下放生态基流,但由于引水量较大,坝下至发电机房的河段会出现一定程度减水现象,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受较大影响。
4.1.2污染源分析
规划实施后,工程本身不会增加新的污染源。随着区域农村面源整治工程的开展,流域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减少,可大大降低对河流水质造成的威胁。
4.1.3水质影响预测
本规划的10个梯级均为水利工程,工程运行本身不会产生水污染物,不会对古榕河干流增加新的污染负荷。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古榕河,将对古榕河水质造成一定影响。规划新建的3个电站均为无调节性能的引水式电站,电站建成后对拦河坝至电站厂房的减水河段的水文情势、水质有一定影响。但对于整个流域而言,梯级开发总体上对水环境影响不大,其建设本身对水质影响较小。
4.1.4水库富营养化预测
规划新建3座电站,将形成新的水库。由于均为低水头引水式电站,无调节性能,库区水体流动性强,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不大。
4.1.5水温变化影响分析
经分析,各新建梯级的水库水温结构均为混合型,不存在明显的水温分层,可见规划梯级建设对河流水温影响较小。总体来说,建库后水温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同趋势变化,与天然状态一致,但由于建库后库区水体增大,水温变化速度略
9有滞后,但由于各水库规模不大,减缓滞后趋势不明显。
4.1.6水环境累积性影响
规划项目实施前,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古榕河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较好。根据富营养化趋势的预测评价,总体上库内水体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但不可排除水质可能随着某些潜在因素的积累与其它未开发项目的协同作用而产生富营养化或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而影响水质。
已建及本次新建梯级水库水温结构均为混合型,库区水体掺混剧烈,不会出现水温分层,无低温水下泄,对下游河道水温影响不大。总的来说,古榕河干流梯级电站建设对整条河流水温影响不大。
4.1.7地下水环境影响
各规划新建水库地形地质条件封闭良好,库区内不存在渗漏的问题;水库蓄水后,库水未出河槽,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周边地下水位略有抬升,但对地下水水位的总体影响不大。
4.2对水生生态的影响4.2.1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对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及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悬浮颗粒的增加,造成水质的浑浊,水体透明度下降,光照强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抑制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流域的初级生产力。
新建电站蓄水初期,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也会有较大增长。电站库区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可能将发生较大变化,流域内蓝绿藻如席澡、栅藻、盘星藻的密度可能增加,同时可能出现其他常见于静水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并在水温较高的季节形成优势种群。绿藻门中适合流水砾石环境的种类如普通水绵等种类可能因失去适宜的生长条件而减少。
4.2.2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悬浮物含量增多对浮游动物尤其是滤食性的浮游动物带来影响,研究表明桡足类的存活和繁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过量悬浮物使其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堵塞,大量的悬浮颗粒黏附在动物的体表,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施工期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规划新建的3个电站蓄水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会有较大增长。电站库区
10的浮游动物组成和生物量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适宜于静水环境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如轮虫类的臂尾轮虫、龟甲轮虫的密度将明显增加;枝角类低额溞、秀体溞、盘肠溞等种类可能增加;桡足类真剑水蚤、温剑水蚤等种类可能增加。
4.2.3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废水排放,会对水质造成一定污染,进而对水体中生活的底栖动物造成一定影响,工程的建设也会直接伤害到底栖动物,同时也直接改变了其栖息环境,施工所产生的悬浮物也会影响到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的呼吸、摄食等生命活动。随着施工的结束,悬浮泥沙对水体的影响将消失,但底栖生物群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规划实施后,各新建电站库区的底栖动物种群结构会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数量下降,原适应流水环境的底栖动物分布范围大幅萎缩;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增加,喜富营养水体的环节动物与摇蚊幼虫渐增,而好氧、喜流水的纹石蚕、蜉蝣等则会逐渐迁徙到其他河段。
4.2.4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的影响主要为拦河坝修建和坝下施工对其影响。根据现场调查,由于坝址及坝下两岸水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简单,面积较小,多为常见种,因此拦河坝修建对该区域水生维管植物的影响较小。
规划梯级电站建成后,原有水生维管植物生境消失,水生维管植物个体损失,面积较少。根据现场调查,库区河段水生维管植物种类简单,多为常见种,因此库区蓄水对该区域水生维管植物的影响较小。
4.2.5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还表现在施工期间形成的底层悬浮物沉积物高浓度扩散场,悬浮物颗粒将直接对鱼类仔幼体造成伤害,影响胚胎发育,堵塞生物的呼吸器官使其窒息死亡。另外,工程造成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损失,也会影响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饵料的鱼类的摄食。
拦水坝的阻隔,坝下的上溯鱼类将不再能进入水库河段,除拦水坝截流前滞留在库区的少量个体外,库区上溯的群体数量将逐渐减少。电站拦水坝所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变化,可能使坝址至电站厂房的减水河段中原有鱼类的区系发生改变,使原有的鱼类种类改变其生活周期,导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
由于古榕河流域已经建成多个电站,下游流域的鱼类资源基本从山溪急流型
11鱼类向静水湖泊型转变,喜急流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若兰电站以上的干流及支流上。因此,古榕河流域规划新建梯级的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较小。
4.2.6对广西特有鱼类的影响
根据《广西古榕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报告》成果,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古榕河流域中有广西特有和珍稀鱼类。
4.3对陆生生态的影响4.3.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规划实施期间对植物的影响主要为工程占地及施工扰动影响。规划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存在因局部植物物种损失而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减少或种群消失,对规划区植物区系组成变化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不会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威胁。施工活动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间接对植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是潜在的也是缓慢的,影响的程度较小,只要规划实施期间加强管理,可以将此类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规划新建的3个电站实施之后,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植被将被淹没,使植物个体失去生长环境,从而对库区植被及植物资源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影响程度为不可逆,但是由于新建电站均为低矮坝,淹没区域较小,且淹没线以下的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常见种,不存在因局部植物物种损失而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或种群消失或灭绝,因此水库淹没对植物的影响较小。
4.3.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人为活动的干扰也将会导致该区域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出现暂时的波动,但几乎全部陆生脊椎动物都能在规划范围及附近区域寻觅到相似的替代生境。因此规划实施期间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规划实施后影响即逐渐减弱。
由于电站蓄水,会淹没部分两爬类栖息地,导致其向更高区域迁移。但由于规划的梯级电站淹没范围较小,部分生境的淹没对两爬类的影响有限。规划实施后对于不同习性的鸟类的影响程度不同,主要对喜在水域附近活动的游禽、涉禽有一定影响,主要影响是使规划范围内的鸟类分布格局发生改变,但对区域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影响不大。规划实施后,水库蓄水,蓄水主要淹没的为耕地、次生林地和灌草地,淹没的面积较小,且规划范围内林地和灌草地较多,分布连续,相似生境众多,因此受影响的哺乳类主要为小型食肉类和啮齿类,并且不会对其
12迁移产生障碍。规划实施后,淹没会对规划范围内的兽类种群数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物种消失。
古榕河干流范围内评价区陆生脊椎动物中无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虎纹蛙、大壁虎、黑鸢、红隼、原鸡、褐翅鸦鹃、穿山甲、獐和猕猴。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其中两栖类3种,爬行类7种,鸟类29种,兽类有9种。
电站建设对大多数的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都没有影响,如飞行能力较强的鸟类和陆地森林生活的兽类。工程施工主要对施工区域附近少量的虎纹蛙造成一定影响,对整体的虎纹蛙种群影响有限,但施工期间要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将影响减小到最低。
流域水电开发库区蓄水淹没的河床生境,对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的生境改变不大,陆生野生动物大多在生态环境突变时具有逃逸迁徙的本能,迁移到库区外适宜的环境中,流域现有电站运营对区域陆生野生动物影响较小,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鸟类在评价范围内分布数量较少,且活动范围大,飞翔能力强,种群数量较少,规划规划实施期间主要是施工噪音的驱赶作用,迫使其选择另外的栖息地。而规划范围之外,重点保护鸟类生境较多,栖息地选择也相对较多,故规划工程施工对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不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建设单位:重庆顺禧实业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重庆大学环评室
2011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