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强省如何助力职教]江苏职教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主要经济指标经常性地位居全国前列。在职业教育领域,江苏省的投入明显要优越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力度。
让100%的学生享受到助学阳光
2007年,江苏100%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已在全国率先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曾几何时,“让资助政策惠及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还仅仅是停留在许多职教人心中的一个梦想,而今却在江苏率先实现。
这个梦想之所以首先在江苏实现,并非出于偶然。近年来,江苏始终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自2004年起,江苏省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助学金”,通过发放助学证的方式每年资助1万名经济薄弱地区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每人每年2000元,连续资助三年,帮助其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起,每年资助人数增加到3万名。2007初,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梁保华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每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失学”,并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列为省政府必须做好的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2007年5月,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即在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专题讨论制定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的实施意见》,并决定在国家确定的资助比例基础上,将资助面扩大到100%。
无疑,惠及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的全面实施,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广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教育公平、社会公正。江苏在国家助学政策上的大手笔投入,是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
重金打造实训基地
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实训基地建设也是江苏职教夺人眼球的亮点之一。
2005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再次成为促进江苏实训基地建设的有力推手。不少市、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实训基地建设的领导小组负责人,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各职业学校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实力、增强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学校负责人具体实施建设工作,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单位也十分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纷纷选派专家指导并投入设备鼎力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在此热潮下,江苏省的很多职业学校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形成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基础性工程。一些学校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将实训基地作为最重要的建设任务,优先规划、整体设计;还有一些学校立足原有校区,调整学校布局,新建和改造实训基地。许多基地“沿街靠面”,实行“前店后厂”,为基地资源的开放共享预留空间;厂房、设施贴近现代企业生产实际,为受训者提供了逼真的环境和氛围。
从2004年到2007年,江苏省财政累计投入了6亿元专项经费,主要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等十大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领域,采用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地方财政配套、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重点建设了2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省实训基地总面积由建设前的18.4万平方米增加到50.7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大幅提升。一个个设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职教教学中“在黑板、纸上搞操作”的尴尬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依托已基本建成的120个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由建设前的87%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4%以上。
从百所职教中心到百所示范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教育与职业》。江苏职教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江苏职教的办学理念很超前,能否就这方面进行一下总结。
马斌。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确得益于明确的办学理念。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进入职校的学生或许没能通过中考或高考等考评,但人的能力不仅仅是通过考评才能得到认定,职业教育要更多的展示、发挥学生的才能。其次,要坚持职教富民。因为职业教育的特征最为明显,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技能创造财富;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具有草根性和平民性。
再次,要研究经济市场,不能关门办学。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学生围绕岗位转;四要坚持集约发展。江苏以职教园区为代表的集群式,以中高职校及企业组成的集团式,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集合式,还有以县域职教中心一校多牌的集成式,这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四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