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敦煌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是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三城一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敦煌市以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目标,从加强组织领导、学习培训、人才引进和推进体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做实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和文化事业大繁荣,“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现状

近年来,敦煌市按照大文化、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把建设“敦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阳关文化旅游观光区”作为打造“艺术之都”的首要之举,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调控,规范市场管理,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敦煌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68家,注册资金达6548.2万元,从业人员245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34人,初级职称的63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旅游、文艺演出、音像影视、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文艺培训、艺术品经营、图书报刊、印刷复印在内的九大文化产业体系,呈现出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特点。2009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收入1.06亿元,占敦煌全市gdp的2.6%。李林安、纪永元、杜永东、秦增果、鲁勤学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带头人,已成为敦煌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同时还培养了张涵、何克凤、肖德金、闫光福、夏秀兰等一批乡土文化实用人才。其中,肖德金被国家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曲子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闫光福、夏秀兰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曲子戏省级代表性传承

人;张涵被省人事厅、省文化厅评为副高级曲艺师;何克凤被省人事厅、省文化厅评为副高级剪纸师。

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敦煌市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保证,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文化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事业经费、文化专干待遇等涉及文化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文化工作列为部门和乡镇双文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与经济工作同考核、同奖罚,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行各业配合抓的领导机制,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顺利发展。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文化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先后组织文化骨干和文化产业经营户等赴天津、西安、山东、大连、桂林、北京、温州等地参加了培训活动,使他们增长了见识,学习了经验,提高了素质。先后举办了敦煌曲子戏、舞蹈、器乐、化妆等培训班,加强对城乡自乐班和文艺业余爱好者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市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人才引进。为了整合和有效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敦煌市于2008年引进甘肃省杂技团国家一级演员李林安、李宝东、邵桂珍,国家二级演员尤红燕、韩伟、夏长江、张学义、王丽蓉、方冉等高、中级专业人才60余人,敦煌艺术团、电影公司与甘肃省杂技团整合资源,组建成立了敦煌杂技艺术歌舞剧院,创作排练了集歌舞、音乐、魔术、杂技、武术、威亚特技于一体的大

型杂技剧《敦煌神女》,旅游旺季在敦煌大剧院演出,适时到国内外参加巡回演出,深受中外游客好评,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后又一张文化旅游品牌。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专干的编制待遇问题,将社区文化专干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工资待遇,稳定社区文化专干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要建立干部交流机制,每年从市直文化部门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从基层文化部门选派干部到省市文化部门学习锻炼。

四要不断创新人才工作载体。要把策划包装、市场运作作为加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要发挥旅游文化优势,精心策划、包装和宣传文化产业项目,以文化招商引项目,积极争取上文化产业项目和资金,解决文化基础设施落实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采取部门支持、企业赞助、广告招商等市场运作的方式,发动全社会力量办文化、搞活动,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宣传推介了企业,实现经济文化的“双赢”。

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