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意见
加快—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落实《—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发展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着力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交流协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战略定位
基本原则。坚持重点推进,统筹发展;坚持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坚持内外开放,合作发展。
战略定位:根据区域发展布局,省上把金武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内陆河流域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多元文化相融发展的繁荣区。我市按照省上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实际,确定的发展战略定位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目标,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循环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建成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1.构建“一区多园”工业布局。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完善新材料产业园区、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焦家庄氟化工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合作,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完善“一区多园”的工业布局。
2.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载体作用,依托有色金属和化工产业资源和产品优势,发展具有优势的电池材料、粉体材料、镍钴基超级合金、高纯金属、金属化合物等新材料产业,延伸发展建材新材料工业。重点实施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开发、1000吨球型亚镍新材料、500吨电解镍粉、铜镍合金新产品开发、1万吨钛材深加工及pvc深加工等项目。
3.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认真落实《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统筹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集团公司西部再生有色金属示范基地建设,创立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强化与武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合作,重点抓好工业区工业废气和废渣综合利用,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焦、油、气循环利用。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启动实施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4.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工业。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实施20万吨铜、6万吨镍,1万吨钴、3万吨钛项目,到2015年,有色金属及加工材达到150万吨。化工产业,加快推进40万吨离子膜烧碱二期工程、80万吨pvc、120万吨硫酸钾、300万吨捣固焦等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各类化工产品达到1000万吨。新能源产业,依托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2万千瓦光伏并网示范电站和2万千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建设,力争光伏并网电站规模达到20万千瓦。加快3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建成100万千瓦风电规模。立足公司太阳能真空镀膜基地,与武威新能源工业园区强强联合,全力打造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产业链。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5.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金武经济区“绿洲中游高效农业产业带”、“南部农林牧交错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绿洲边缘生态农业带”三大优势农业产业带布局,加快建设井灌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城郊集约化农业发展示范区、东河规模化节水农业示范区、西河特色及设施农业示范区,形成竞争有力,生态节水,增收明显的特色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特色优势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95%以上,推动水源镇与武威市双城镇现代农业生产合作。
6.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广垄作沟灌、垄膜沟灌和膜下滴灌等农田节水技术,加快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食用菌种植为主的现代设施节水农业,增强高效农业节水技术集成示范效应。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省专业化制种基地、全省高原无公害蔬菜重点基地建设和发展。
7.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啤酒麦芽、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整合组建麦芽集团,建设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啤酒大麦生产加工科研基地和全省啤酒原料质量检测中心。新上6万吨啤酒麦芽生产线,引资新建年产50万吨的特种啤酒生产线。建设规模化的肉类屠宰加工项目,加快畜禽屠宰、肉奶加工项目建设,把县打造成全省养羊强县,区建设成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梳理、研究和细化《规划》中涉及我市建设的内容,集中力量做好与省上相关部委的对接和争取工作,进一步靠实《规划》各项支持政策措施。在积极用好、用活、用足省上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经济区建设。
(三)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与国家、省上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发改委要牵头提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指导目录;市财政局要制定并落实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市工信委要制定促进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两市联合共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循环经济示范区;市国土资源局要落实相关土地政策和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市交通局要统筹金武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市水务局要积极争取尽早实施河流域治理二期规划,制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市规划局要组织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引导城市空间集约开发与合理布局;市农牧局要加强金武经济区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制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相关配套措施;市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旅游、通信等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制订具体政策并积极落实,促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县(区)政府、开发区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对规划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安排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对规划中涉及到的重要领域和内容,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四)强化目标考核。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县、区要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制定各自的《规划》实施方案,拟定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严格进行检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