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心得体会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编辑:admin时间:2008-9-821:38:00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加快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的始终,着力开发和推广有利于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使资源得到更高效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就是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再利用,就是要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就是要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这些年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相关技术开发还比较滞后。新世纪新阶段,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切实将循环经济理念落到实处。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受到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法规建设、生态保护监管与执法工作明显加强,自然生态恢复工作成果显著。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支持一批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推广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开发和推广空调节电技术、绿色照明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雨洪水收集和苦咸水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等。而这些,也都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应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回收;对因不具备技术经济条件而不适合利用的,该生产企业应负责无害化处置。要求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鼓励和引导公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的先进种植、养殖和灌溉技术,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生态农业。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循环经济意义的认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

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