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曾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同时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长宁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立足实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打响“竹海牌”,让“生态文明”在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

一、长宁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生态资源是长宁第一优势资源

长宁“六山一水三分地”,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生态资源富集,生态系统完整。现有林地面积66.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45.8万亩,森林覆盖率44.1%。长宁竹海是全国目前唯一以竹类资源保护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纪竹园被誉为“世界竹种基因库”。云豹是绝迹了半个多世纪与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样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重现梅硐等地深山老林,有望建立云豹保护区。长江一级支流百里淯江贯穿县境,大多数季节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竹海竹根水、梅硐溶岩水是优质矿泉水源,竹海氡温泉被誉为“返老还童神水”。长宁县境地形地貌多样,地层复杂,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世界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1985年10月在长宁创办了自然免耕研究所。县境土壤肥沃,不雨而润,不肥而沃,盛产农、林、畜、水产品。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竹海景区空气质量高于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称。拥有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佛来山等影区,其中蜀南竹海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跻身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列,通过了“绿色环球21”认证。

(二)生态长宁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竹海兴县”战略,进入21世纪又进一步提出“环境立县”战略,切实加强了对竹海景区和淯江河的建设性保护;200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从此,长宁的生态保护进入了国家级序列。随着第四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和长宁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一举成功,竹海世外桃源五星级度假酒店的建成,长宁县的生态基础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新五大旅游区”等生态品牌,正成为生态长宁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追求更加强烈,生态长宁已成为构建美好新长宁的首选,正进入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生态产业竞争力的新阶段。

(三)生态产业正迎来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好机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建设被摆上了重要位置。国家制定了生态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省委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央、省、市对生态产业发展加大了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环境保护支出科目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出台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沼气、生态重点县、生态移民等政策,逐步建立起生

态补偿机制。据统计,中央财政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资金,1996年为7亿元,到2000年达到了140多亿元;用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工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也大幅度增长。“十五”期间,长宁县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近10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达8亿元;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的投入迅速提高,如竹海纸业公司共投入资金6572万元发展循环经济,废水和烟气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二、优化确立发展生态经济的科学路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生态经济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立足点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用和谐的眼光、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思路和对和谐的追求来发展生态经济,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就要加快改变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经济学观念,树立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与发展两者应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新观念,深刻领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在发展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矛盾对立统一体;充分强调生态保护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发展生产力。长宁设立蜀南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短期来看,可能或已经造成对常规工业类项目的一定限制;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高效协调,明天的长宁将远离污染之害、尽展环境友好、关爱人居生活,让人们更有幸福感。在发展思路上,坚决舍弃重效益轻环境的传统观,按照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在发展途径上,充分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竹类加工为抓手,打造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竹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建设生态农业大县;以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工业强县”;以旅游要素为抓手,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强县;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推进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坚持资源型工业与非资源型工业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建立与生态相适应的工业强县。一抓集中区打造。把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着力点,完善“两轴三区”规划,完成控制性详规编制,先行启动通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引导新招引的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实施扩建进入工业集中区。总投资20.5亿元的中意合资四川普什集团醋酸纤维素项目已于2007年9月12日在长宁工业集中区b区正式开工建设,四丰盐化60万吨真空盐生产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a区;富源发电设备重装车间项目已规划进入长宁工业集中b区。二抓技改提升。现有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进和污染治理,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保护环境。重点推进座落在旅游经济区内的富源发电、佳美玻璃、金龙水泥等企业实施技改,淘汰落后工艺,提高环保效果。三抓项目引进。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保护制度,谢绝高污染性企业进入,着力引进低能耗、高科技、环保型工业和笋竹、畜禽等与农相关工业。四抓企业节能减排。狠抓污染减排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破坏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限期整改,控制污染蔓延。

第四,以城镇经营为抓手,打造面向国际国内的竹特色生态型山水园林旅游名城

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街净无噪的最佳人居环境。一抓科学规划。将县城定位为山水生态园林城镇,坚持高起点、前瞻性,制定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注重功能分区,推进休闲、娱乐、商务、人居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宜宾中心城市及城市经济圈。二抓城镇经营。坚持走城镇经营之路,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以资源换项目,吸引多元投入,建立城镇国有资产盘活运营机制。实施土地市场化规模经营,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收益。进一步完善城镇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将特许经营权、街道和路段的冠名权及广告权、路牌的广告权等公开出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三抓城建城管。高标准建设县城,高水平管理县城,切实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科学划定街道功能分区设置,强化城建、城管的规范化、系统化,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强县”,把长宁县城建设成为“可进入、可游赏、可停留、可回味、可定居”的生态人居城市。四抓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县城污染源问题,采取“腾笼换鸟”等办法推进竹海纸业、富源发电设备等企业逐步从县城搬迁出去,努力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整治县城溪河,控制县城噪声,改善县城生态。五抓形象塑造。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内涵,努力扩大川南最佳人居县城形象的影响力,增强县城对人口进入的吸引力,以优惠的政策引导其到县城落户,提升县城商气、人气。六抓特色镇村。积极抓好环境优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抓好竹海集镇和大坪村、佛梨村等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骨架、中心村为基础的全县生态城镇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