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思考
强化科学发展能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长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健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给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不断学习、加强实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生态经济强县这一目标,不断增强学习、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三种能力”,加速推进长宁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学习能力,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清县情
学习能力是提高认识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做好结合文章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要用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认清县情,吃透县情,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
第一,美丽但不富饶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我县虽然拥有蜀南竹海等丰富资源,但经济总量还很小。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5.04亿元,列全省丘区县第56位,占全市645.86亿元的7%不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0万元,列全省丘区县第55位,全市第7位。几项主要指标都处于全省丘区县中下水平,不仅落后于省内先进区县同时也后于市内的翠屏区、宜宾县等区县。
第二,生产力发展面临由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急剧提升是基本发展走向。2008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增速位列全省丘区县第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2.66%,全年可支配财力达6.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20.9%,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快、势头好、亮点多的良好局面。
第三,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初期并向中期过渡是基本发展阶段。2008年,我县
一、
二、三产业结构为28:45.9:
26.1,农业仍占较大比重;
二、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支撑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还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上。但从发展进程看,我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认识、添措施、增干劲、齐努力、真爬坡、勇破难、求创新、狠突破,全力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利税以及利润增速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且总量要进入全省前50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再翻番;投资消费及其它相关指标分别进入或靠近全省前50位。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以生态工业为支撑,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和环保型服务业为重点的五大生态产业体系:即一是以生态工业为支撑,将我县打造成全国竹纤维生产基地、醋酸纤维素生产基地、盐化工产业基地,全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二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三是打造中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力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四是以打造国家园林县城为重点,全力构建生态城镇体系。五是以环保型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构建生态经济社会服务体系。
打造生态经济强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化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组织领导等保障措施,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付出艰辛努力。但只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长宁打造成全省、全国的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