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政府县长

立克幸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繁荣县域经济、构建和谐峨边具有深远意义。

一、初步成效

(一)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上扬,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03年为71840万元,2007年为164421万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3.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3年为3165万元,2007年达到10501万元,年均增长34.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实现利润2003年为522元,2007年为932元,年均增长15.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年为28409万元,2007年为52663万元,已有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03年为73247万元,2007年达到89119万元,年均增长5.23%。

(二)经济能耗强度稳步降低。万元gdp综合能耗逐年下降,2006年为2.16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006年为3.95吨标准煤,2007年为3.66吨标准煤,下降7.3%。

(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力度,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2003年至2007年完成科技重点项目139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从2003年的40%提高到2007年的44%,我县被列为省级科技工作试点县。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属民族山区县,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农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三次产业比例失衡。2003年三次产业占gdp中比重为18.9:51.3:

29.8,2007年为18.4:58.7:

22.9,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7.4个百分点,呈现明显的工业化特征,第三产业不升反降,这与我县“旅游兴县”战略极不相称

(二)科技含量相对较低。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而近年我县科技进步贡献率仅达40%左右,远小于集约型增长方式50%的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处于准集约型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资金紧缺,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名优产品少,工艺流程简单,设备设施滞后,资源产品、初级产品及工艺落后的产品占主体地位,企业提升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推动行政方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发展,尽快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民间投资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用经济杠杆加强污染治理。

三是提供政策保障。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制定全县产业导向目录,明确鼓励、支持和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制定并实施严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利用经济手段,辅以行政手段,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发展,扶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改变要素配置方式,将有限的资源要素向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配置,鼓励企业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整合各类资源,重点支持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项目。

四是提供组织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按照中央提出的“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人文指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现行考核体系,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指标纳入县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在经济指标考核中,要增加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得分,集约经营的加分,粗放经营的减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