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

支部引领谋新路,凝心聚力齐致富

——xxx“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

xxx位于xxx北部,距xx政府所在地约为x公里,全x面积x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xx%以上,适合于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木栽培等项目的发展。下辖xxx户xxx人,长期存在“山好水好风光好,人穷村穷产业穷”的矛盾局面。

近年来,为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各方资源,xxx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民俗文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村社合一”工作模式,强化产业发展导向,按照县委“七个xx”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度假的发展构想,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合力发展等作用,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探索打造“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运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全面脱贫同轨共进的新道路。

一、“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初探索

(一)坚持党建引领与股份合作相结合。xxx党支部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按照“支部引领、部门帮扶、资源整合、能人带动、整体脱贫”的基本思路,秉持“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于xxxx年xx月组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走上股份经济合作的新道路。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管理村级集体资产,专门成立了党小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二)坚持政策规矩与机制体制相结合一是清产核资。对集体资源资产,集体投资兴办企业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经营性资产,公共服务的集体非经营性资产以及村级现有资金等开展核查,共计理清集体“三资”xxxx万元。二是成员界定。综合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农户与村集体间的关系,进行身份确认,分层级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782户3684人。三是股份量化。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每个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经济管理和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共计量化股份3684股。推选股东代表53名,选举产生董事会9人,监事会3人。四是统规合营。坚持“村社合一”“政经分离”,健全合作社运营管理机制,发挥纽带作用,让公司与农户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贏。

(三)坚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一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统一规划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业态,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投入75万元升级改造原村委会闲置办公楼为人民公社客栈,目前长期居住120余位客人,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并按照“六统一”(统一客源调配、价格指导、住宿餐饮、生活服务、医疗保险、矛盾调处)模式牵头发展民宿42余家,新增农家乐7家。二是发展好特色产业。20**年发展有机红粮1896亩、生态烤烟621亩、肉牛养殖980头(存栏)、黔北麻羊1800只(存栏)、生猪养殖5000头、林下生态养鸡2万羽、有机蔬菜种植600亩、中药材油厚朴2100亩,输出剩余劳动力1896人。累计带动贫困户277户1368人。三是发展好生态养鸡。依托传统养鸡优势和丰富的林草资源,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先保障贫困户利益,做大做强“xx土鸡”传统品牌。目前,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基地已累计上栏土鸡xx万余羽、蛋鸡xx万余羽,实现销售收入126万元,为村集体经济积累xx余万元,带动农户xx户412人增收,其中带动贫困户75户361人脱贫。四是发展好坝区农业。投入2万元对千亩荷塘内的莲藕观光农业进行补栽。实施坝区荷塘莲藕换代增值项目,并逐步实施莲藕种植、加工、营销等多个环节形成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落实坝区的传统产业花菜移栽235亩。累计带动67户582人,户均年增收3200元以上。五是发展好项目扶贫。利用xxx帮扶资金10万元启动荷塘自行车道观光项目,购买观光旅游自行车35辆,20**年实现收入8万余元。争取到xxx、市财政局等专项资金10万元,已完成17亩草莓大棚的栽植,带动贫困户11户32人。县扶贫资金54万元投建坝区游乐园项目,目前基础设施已全面竣工,带动54户贫困户218人参与利益联结,年均分红3.24万元。

二、“村社合一”发展模式见成效

(一)整合了资源,让闲置资源活起来。村党支部通过组织群众会,整合本村山林、田、土、荒山、荒坡等资源,按照田6000元/亩、土4000元/林地400元/亩、集体山林200元/亩量化入股,实现统一生产经营,前x年按不低于流转价格优先分配,营利后按入股比例再次分红。

(二)聚集了资金,让各方资金用起来。充分整合财政扶贫资金xx万、示范点创建红费xx万、帮扶资金xx万及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康路等相关经费,按比例量化给村集体、一般农户和贫困户,由村办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最大限度形成合力,提高对接市场和抵抗风险能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发展动能。坚持产权明晰原则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完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法人治理机构体系,以及生产管理、收购营销、利益分红等内部制度规范,坚决做到财务、管理、经营、项目“四个分开”,做好对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领办主体的监督,以透明化的工作原则不断凝心聚力,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能。

(四)强化人才引领,配齐配强队伍。培养一批有经济头脑,责任心强、处事公道、甘于奉献,懂技术、会经营、有能力的人选扩充到管理岗位。依据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积极探索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好政策平台,切实发挥好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脱贫攻坚队员的作用,合理有效改善“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的人才结构。

(五)加强产销对接,健全营销手段。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链接的原则,加大与买方市场的对接力度,打通农村与市场的发展畅销通道。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打亮打响“xxxx”品牌,培养打造专业市场营销团队,主动寻找渠道、开拓市场,主动搭乘网络信息平台“快捷列车”,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等购销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