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情况汇报

桃江县教育局

20**年,我县承担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20**年,实验区工作进入深水区。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实验区点校进行调研,指导实验工作,要求将特殊教育实验区工作与精准扶贫对接,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县教育局积极主动作为,特殊教育再度发力,随班就读普及水平、保障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深化,特殊教育内涵不断拓展,取得了明显改革实效。我县三次在教育部主办的特殊教育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做经验发言。获教育部、中残联、交通银行“特殊教育园丁奖”。申报立项省、市、县级课题8个,其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和谐融合环境》和《湖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研究》等课题已结题。20**年获邀参与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融合教育背景下,新型特教学校职能拓展研究》,并做专题发言。省级以上获奖论文12篇,其中《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努力实现县域普教特教融合发展》在《湖南特殊教育》发表。专题深度报道《让每一朵蓓蕾都有机会绽放》在《湖南教育》(20**年)第929期头版位置发表,并刊发卷首语《随班就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对桃江县特殊教育改革工作经验予以全面推介。20**年,全县三类残儿入学率97.2%,基本实现每一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均等。

二、主要做法

1.筛查摸底,扩充点校,实现精准办学。我县随班就读工作已实现区域、学段全覆盖,随班就读实验点校35所,随班就读教学点138个,送教上门64人。基本实现每个学段、每个乡镇、每所学校(幼儿园)就近接受残疾学生入学。确因身体、精神原因不能随班就读的,由县特殊教育学校、辖区各相关学校制定送教上门方案,实现“零拒绝”,保障残疾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桃江县特殊教育管理云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统筹管理,解决特殊儿童分布情况散、基础数据模糊、安置不合理、受教质量难以掌控等问题,填补湖南省特殊教育管理空白。平台实施三级权限后台管理机制,内容涵盖全县适龄特殊儿童基础数据库、随班就读业务规范两大模块。基本构建随班就读数据统计分析、效果评估与转衔追踪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全面、全员、全程”的监控与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家校联动、初步筛查—中心学校集中复核—县鉴定工作小组审核认定”工作流程,对每位随班就读对象提出鉴定意见和安置结论,统一录入云平台数据库。目前,云平台有效管理的适龄特殊残障儿童少年581人,其中中重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280人,视力障碍90人,听力障碍29人,智力障碍161人。

2.专题定制,上下联动,实现精准培训。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梯度教师培训”模式。采取“精心选拔,专题定制培训”方式,打造高素质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积极申请参加“湖南省桃江县资源教师资格培训”“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专项培训”“随班就读信息采集暨资源教室专项培训”等国培、省培、市培。充分发挥县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与指导中心作用,指导教师熟悉云平台功能与操作,主动利用资源教室、功能室进行教学,开展随班就读日常教育教学和缺陷补偿训练,做好专业指导与巡查视导工作,目前,我县有专职资源教师35人,兼职资源教师379人。组织、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专题培训8次,培训随班就读教师710人次。主动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特校、湖南师大等专业院校对接,组织课题研讨,争取特教专业师生的专业帮扶、专题研究,化解难题,实现有效帮扶。

3.尊重差异,重视过程,实现精准关爱。坚持以个别化班级教学为主,资源教室集中补偿教学为辅,遵循康教结合原则,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对学生的语言、认知、运动、心理等方面的障碍进行补偿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并根据方案整体设计《课程计划》《补偿教学方案》等,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周不少于3次集中补偿教学机会,每次1课时。充分发挥助学小伙伴的作用,帮助特殊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其获得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良好的融合氛围中彼此关心,共同发展。

初步建立家校两级个别化评价体系。制定《个别化教学课堂评量细则》《个别化补偿记载与评量表》《资源教室评估细则》《随班就读学生综合评价表》《随班就读学生成长档案袋》等,以科学评量为导向,确定多元化培养目标与评价内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家长全程参与随班就读工作,家校联动畅通,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长综合评价学生发展情况。

完善督导考评机制。制定《桃江县随班就读实验点校目标管理考评细则》,结合考评,实施“以奖代投”奖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资源教师工作津贴制度。

4.动态管理,学段覆盖,实现精准资助。全面落实各学段资助政策。一是资助建档立卡学前教育残疾幼儿,每人每年1000元,实现残疾幼儿学前教育资助100%覆盖二是对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残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三是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免除建档立卡普通高中残疾学生学费,资助普通高中学校在校残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四是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全部享受每生每年2400元的中职免学费资助。建档立卡残疾学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的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雨露计划”资助中等职业学校残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完善顶层设计,增强动力。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尤其是地方配套政策及长效的运作机制。如何加强特殊教育专项督导,明确和提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地方政府如何整合资源、精准发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健康长足发展。

2.助力学前教育,夯实基础。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在特殊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更为重要。及早干预,及早融合,及早康复,有利于特殊儿童更快更好地融入义务教育队伍中。而且,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注重幼儿的体能、情绪、社会交往、智能开发,更适合补偿特殊儿童的不足,有效降低特殊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压力、心理压力。希望加快推进学前教育阶段的随班就读。

3.实行责任分担,化解压力。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普及推广,更多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融合教育方式,意味着更多中重度的残疾孩子、精神情绪异常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幼儿园)就读,学校(幼儿园)的管理责任、质量压力加剧。为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分担相应的责任,为学校(幼儿园)排解困难,为教师分忧解愁,为家长做好宣传培训,共同助力随班就读,共同为特殊孩子撑起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