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视阈下党的群团工作建设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群众路线

【内容提要】

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力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整风肃纪、取信于民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两件重大事情相互影响、有机联系,其作用和影响相得益彰。为此,我们应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同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探索和把握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清晰地指明深入推进改革的力量源泉和科学方法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领导干部应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奏响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依靠力量,充分调动和凝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目的。

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和精髓。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深刻而生动地体现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和生命的源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实践活动之中。这也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远意义所在。

1、牢记宗旨、群众至上、勤政廉政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指向。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根基,也是我们党长期稳定执政的根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波澜壮阔、步步向前的历程说明,改革的根本目标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领导干部围绕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第一,应谨记群众至上,坚定一心为民的理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实事,把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准则;对群众面临的困难思考有深度、解决困难有力度、为民服务有温度。第二,应以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敬业勤业来用真心、使真劲;以忘我工作的责任意识、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履行好职责使命。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权力和岗位;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四,要恪守理想信念,牢固保持勤政廉政的工作激

情;用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来体现党风正、政风优,实现民心暖。

2、植根人民、依靠群众、重视评价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既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正是在这一点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三个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正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历史观、发展观和改革观的生动体现。这“三个解放”,归根到底就是要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植根人民、依靠群众、重视评价来推动改革,这既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一条科学的改革实现路径。毛泽东同志讲:“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历史雄辩地证明,领导干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要植根人民,把获取智慧的营养深深根植于群众之中;全面深化改革更是如此,必须以回答好“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为指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热情,掌握民情、熟悉民意、集中民智,紧紧依靠人民有效推动,就能获取强大的生命力。第二,必须充分重视群众的评价。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最能衡量我们工作的长短优劣;群众的眼睛是发现不美之处的放大镜,群众的声音是指出丑、短的扩音器。深化改革工作的一切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第三,应坚持正确的方向、体现群众利益需求。改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尊重群众的意愿。经常深入群众加强感情,多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反之,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就会变成深化改革中各种问题的“聋子”和“瞎子”,就会容易在抓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进程走些弯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坚持群众路线不是一时之功,更是一种必须

长期坚持的党性要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久坐机关大楼培养不出与群众的深厚感情,也掌握不到与一方发展息息相关的“细枝末节”。其一,要“走近”群众,面对面听意见。从群众真心话语中讨到促进发展的“真经”。其二,要“走进”群众,实打实解难题。在“房檐下”想对策,在“田埂上”上出思路,将群众最急、最忧、最烦的事记在心上、跑在腿上、落在行动上。其三,科学防范、标本兼治,形成党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破除跑马观花的陋习、摒弃官优仕先的意识、根治滋生腐败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其四,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行务实之举、常立清廉之形,在“常”和“长”二字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紧紧抓住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的一切改革事业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的。要充分发挥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亿万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就必须处理好党同人民的关系。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将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又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将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大众参与”的基础之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只要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中国这艘巨轮就会汇聚改革的全部力量,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破除发展中的一切障碍,奋勇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