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X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委提出,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以x自治县、x自治县为先导,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市政协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x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这一课题作为常委会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一、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优势、短板、内涵及定位

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具体抓手,是推进x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优势

生态优势。我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x绿色生态屏障和“x水塔”,森林蓄积量x万立方米、占全省的x.x%。两县森林覆盖率x.x%,超过x九县平均值x.x个百分点;空气优良天数平均为x天,超过x九县平均值x天。

区位优势。两县位于x九县核心区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x东部绿色经济带、x绿色经济区、x现代化都市圈、x沿海经济带四大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交汇点。

产业优势。以x水洞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以x电站等为代表的水力发电,形成了清洁能源产业基础。林下山参产量占全国x%,冰酒产量占全球x%。

政策优势。两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并均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先后荣获x多项国家级荣誉,具有不可多得的品牌优势。

(二)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短板

思想观念解放不够。绿色发展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尚未形成坚持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有的干部把振兴发展希望寄托于上级给优惠政策给资金和项目支持,形成政策依赖,激发内生动力不够。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x年在x九县中,x自治、x自治县gdp排名分别在第x位、第x位,财政收入分别排在第x位、第x位,总体经济实力优势不明显。绿色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改革创新活力不足。经济指标考核与绿色发展不相适应,x省主体功能区考核政策未有效落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内涵

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重点做到“四个先行”:

思想理念先行。建设先进的生态文化,以文化人,致知于行,引领绿色发展。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切实克服“等靠要”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状态,主动担当作为。

规划设计先行。制定我市《x绿色经济先行区发展规划》,与我市“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着眼于常态长效,建设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确保各行业规划红线前提下,实现各专业规划的协调性、系统性、融合性相统一。

发展模式先行。发展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绿色经济。深入研究碳汇价值评估体系和交易规则,积极参与全国碳汇市场交易。搭建“生态银行”等绿色资源市场化运作开发运营平台,实现绿色资源变资产变资本。从优质农产品入手,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地方优质品牌。

政策机制先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完善经济考核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四)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的定位

生态功能建设样板区。围绕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重要区、x山地生态区的定位,筑牢x绿色生态屏障。充分发挥森林和湿地碳汇对碳中和的积极作用,增加森林和湿地碳储量,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建设和维护具有更高品质的绿水青山,为自然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产业资本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绿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广泛运用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其精深加工业,推进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发展生物医药等接续产业,培育大健康、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为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指引方向和路径。

全域休闲旅游示范区。依托丰富的山、水、林、泉、洞等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打响“x枫叶、山水氧吧、温泉度假、避暑胜地、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独特旅游品牌,建设集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地域文化、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生态体制改革实验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应用体系、市场交易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汇聚政策、体制和工作合力,切实增强绿色发展能力。

二、夯实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青山工程。统筹安排矿业活动,合理设置矿业权。扎实推进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二)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落实天然林修复制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加森林蓄积量,把两县建成“储碳库”。走产业“生态化”之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通过产品深加工和各类副产物、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和再资源化,提高整体生态效益。严格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新建园区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和结构调整。

(三)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全面核算两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摸清生态价值“家底”。争取和促进建立“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托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建立以森林覆盖率为指标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银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善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考核体系。

(四)推进生态软硬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x运输机场等项目建设,加强x绿色经济区各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和通达效率,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梳理两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存量问题和增量需求,补齐短板,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

三、构建绿色发展六大产业体系

在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技术创新、减排节能的基础上,通过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创新驱动,走出一条生态良好、清洁低碳、产业强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转效率。

(四)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深刻分析两县比较优势、经济联系,在产业布局、发展规划、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从市级层面研究两县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市级统筹对两县建设x绿色经济先行区进行一体化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完善常规性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监督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按照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构建不同层级的网络化监督平台。健全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按照先行区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主体责任岗位全过程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