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思考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提高环境清洁度为宗旨的经济。“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率先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针对气候变化对各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国际气候制度层面,国际社会建立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相关机制,确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度下,许多国家已经积极展开减排行动,扭转传统经济对于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在低碳排放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重要成员和能源消费大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应对国际气候变暖行动,大力提倡和发展低碳经济。
二、关于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吉林市作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历史形成的以重化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使得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压力大,任务艰巨。因此,吉林市要充分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要做好“减法”,继续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小的欠发达城市,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千方百计做好“加法”,把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大力培育,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选择。第一,低碳能源领域。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发低碳能源。一是进一步推进松花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利用,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二是加快热电企业扩能改造,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项目;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生物质能源、风电、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第二,低碳交通领域。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交通顺畅。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车辆、船舶,鼓励使用能耗低、能效高、排放少的节能环保型车辆。大力度推进全市公交车辆、出租车辆等的天然气改造和新能源汽车更新。第三,低碳建筑领域。在新建建筑方面,加快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型门窗、供热制冷、照明等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其次,加快对旧有建筑的进行节能改造,实行50%以上的节能标准。第四,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低碳转型领域。要加快淘汰石化、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
五、吉林市低碳经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一,产业低碳化。围绕产业低碳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和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准入门槛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水平,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第二,交通清洁化。一是着力构建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公交优先和便利化,倡导绿色出行。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倡导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私人购买低排放和新能源汽车。二是积极推进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在公交、出租和物流企业的应用,提高交通运输车辆节能节油能力,重点实施新能源汽车更新项目。三是加快交通配套设施节能减排项目建设,重点实施绿色维修厂与绿色智能调度系统和出租汽车行业智能化生产调度监控系统等项目。四是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吉林汽车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围绕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整车项目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针对冬季气温低的特点,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适配技术研究,提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第三,建筑绿色化。一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领域逐步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65%强制性标准。二是全面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及供热计量改造。完成城区未达到节能50%标准的既有居住建筑的外墙保温节能改造,同步完成配套安装热计量表,推行按供热计量收费。三是在南部新城开展建筑绿色化示范工程,科学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推广太阳能热水,积极推进光电建筑一体化等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四是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及能耗监测。第四,服务业集约化。围绕集约化加快发展服务业。重点支持吉林高新区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建设哈达湾物流业集聚区,把南部新城建设成为以文化、旅游、娱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综合集聚区,搞好吉林化工园区服务业综合改革,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围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业提升,发展新型商务业态。第五,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围绕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建设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改造污水治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回用率。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建设完善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和支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的生产生活模式。第六,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充分利用吉林市资源优势和配套产业优势,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合理布局风电,适时发展太阳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比重和消费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