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家科普教育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中的重要性,为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指明了方向,也为科普教育工作厚植创新人才培养土壤、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了踔厉奋发的文化氛围。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科技创新、科普教育是教育强国的基础。在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需要创新科普理念,提升科普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华民族教育强国的伟业。以**商业大学为代表的**市普通高校在开展长达7年1000余场科普活动实践基础上,逐渐凝练出“科普思政”理念,为科普工作注入新动能。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科普思政面向新时代“科教产用学”融合式发展,激发教育改革的澎湃动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长期以来,科普教育以科学课程、活动课程、志愿服务、科技馆展示等形式成为学校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一股洪流,但也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与产业发展、科学研究融合度不足等问题,没有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解封、企业创新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化器和练兵场。基于此,新时代科普思政应更加具备社会容纳度与知识生产性,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用致用,支持和指导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组织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互为依托、多元融合。对此,应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建立高效的科普教研新模式,明确大中小幼不同层次的科普思政目标,建设虚拟教研室,吸纳优势产业联盟、科研团队、教育机构,建立教学研讨、课程研发、项目拓展、仪器设备研发等发展体系,形成针对真实产业需求、科研转化和学校教育的高水平研究与实践成果。发挥科教产用学各单元“各自为战”的创造优势和特色。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竞赛评比,打造“元宇宙”式的研究理念、教学方式、产教融合以及学术交流的合作新高地。最终,将科普思政成为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及推广、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努力为国家储备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力量培育,为推进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教育高地贡献力量。

科普思政工作面向全球治理,赢得对外教育输出的主动权。科学无国界,具有世界性、共享性;思政无时限,具有永恒性,引领性。中国科普思政要有贯穿国内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战略眼光,更应成为提升中国科普服务能力的新名片。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平稳定等大局,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扩大我国教育的影响力。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成熟的学科积累、高精尖平台支撑和高质量科普产品输出。基于此,国家要建立各级科普思政研究组织,形成科普思政学科群,创建专业学术期刊,形成系统化研究体系。以科普思政学科为龙头,培养大批高级专、兼职教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聚焦系统知识构建和实践平台育人,开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水平团队建设项目,培养多层次科普思政人才。搭建高精尖研究平台,促进零散的科普队伍转向高素质的领军团队。以团队为基础,主动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制度、项目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科普思政的专业影响价值获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