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思考
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需要人才结构调整与之相适应,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结构调整跟不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依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国以人兴,政以人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才资本之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土地,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取决于其智力的挖掘。所以,加大人才结构调整力度,建立起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调整应变机制,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调整战略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矛盾运动过程,人才结构调整始终与之同在,为其服务,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但是人才结构调整往往处于被动式、指令性调整,受制于经济结构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导致人才资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产业因缺乏合格人才难以获得发展,迟滞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起人才结构调整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人才结构调整机制,是解决人才结构调整根本出路问题的重要所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由价值规律所决定的,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的。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抓住优化人才结构这个关键,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和经济结构对人才总量、结构、素质的要求,建立起与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结构大体相对应的人才结构调整战略,形成人才资源优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以实现人才结构调整的战略性大转移。通过人才结构调整战略的指导作用,有效地盘活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人才增量,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而实现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相适应。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人才结构调整分为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增量调整是在现存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人才资源增量的素质结构和投入方向,达到优化人才结构的目的。存量调整是通过对现存人才资源进行培训和合理流动实现结构的合理化。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前,由于人才结构调整片面地追求增量调整,造成了低素质人才供大于求,而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高新产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何发挥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为此,我们要积极转变人才结构调整方式,充分发挥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互为补充的特点,以存量调整为重点,配合增量调整,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首先要对准”存量”做文章,通过继续教育、转岗培训、深造进修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人才存量,提高现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缓解经济结构调整紧缺人才的需求。其次是按照人才结构调整战略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特点,进行增量调整,推行人才先导模式,通过调整高等教育体系专业结构,加大人才吸收力度等措施,着眼于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相近专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提升人才资源的能级结构,达到从”源头”调整人才的目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达到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相适应。
三、坚持市场调整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市场调整是利用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即: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通过利益的比较和竞争,实现人才的流动和重组。行政调整则是政府根据科学的预测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当前,行政调整依然处在人才结构调整的主导地位,发挥着主要作用,同时也由于主观因素、利益冲突等原因,存在调整效果不佳,易造成人才结构的”刚性”状态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合理流动,影响了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改变这种僵化的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解决人才结构调整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建立起以市场调整为基础,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的人才结构调整机制,首先要改变人才结构调整完全由政府推动的传统作法,强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起人才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来运作人才结构调整,以达到人才资源”柔性”流动的要求。其次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做好人才的宏观规划、法规建设、分类指导、服务协调,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取消一切对人才资源配置、合理流动和结构调整不适宜的政府行为和行政命令,促进人才队伍有序、健康、规范、高效的建设。通过”市场机制加行政机制”模式,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促成人才结构的最佳组合,推动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