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营经济发展思考
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精神,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我们在区政协领导的带领下,以“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为专题,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深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考查,广泛讨论,掌握了一些基本情况,并结合自己在党校学习体会,现将自己的思考和浅见汇报如下: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勇于在体制上创新,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支持和扶植力度,努力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服务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破冰除障,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宽松、自由、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和空间,使我区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具体表现是:
1、民营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最富有活力的经济成分。截止**年3月底,我区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12984户;从业人数61317人。注册资金84443万元;其中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有156户;500万以上的22;1000万以上的有16户,吸纳安置下岗职工22000人。近几年来,又有”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北恒铜业有限公司”,“沈阳信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等高科技含量密集,实力强、利润丰富,成规模的知名民营经济陆续落户我区,更增强了我区的民营经济整体实力。
2、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区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逐步增大。**年,我区民营经济实现产值45亿元,三年内平均增幅达27%,为区库财政提供收入3.4亿元。民营企业缴纳地税率增幅显著,**年我区民营企业缴纳50万-100万元的有23户;100万-500万元的有28户;500万-1000万元的有3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1户;缴纳地税总额为10536万元,占全区地税总额的64.96%,大大超出了“半壁江山”的范围。
3、民营经济已成为促进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几年来,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和区属企业的改革和改组改制,使我区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据区经发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民营经济成分占区域经济的比重已达92%。同时还应看到,民营企业大都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产业,为优化我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4、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动力。民营企业在以高科技为先导的诸多生产领域中发展态势迅猛。目前通过对原有国企、集体企业的公司的改造和产权制度改革,我区的民营企业已进入到机械加工、橡胶、医药、化工、冶金、汽车制造等领域。另外,通过既定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以及与项目相伴生的民营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填补了我区原有产业的空白,如生物制药、电脑、微电子技术、电气线路改造等。同时还应注意到,通过几年来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我区民营企业中已经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的优秀企业家,他们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思想开阔,怀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产业报国的雄心壮志。在我们走访的不少企业中,大都有组建集团,扩张发展,走集约化发展的强烈愿望。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中型民营企业也正向着与世界接轨,向着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他们的发展必将对我区经济发展逐步显现出强劲的拉动作用。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从民营经济发展内在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现状上剖析探究,感到当前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数量虽多,但形成规模的相对少;二是粗放型的多,高科技含量型的相对较少;三是家族式管理、传统、经验管理型的多,新机制,先进管理型的相对小;四是行政部门管理限制多,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对少。当前影响我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手脚未完全放开。主要表现,一是在一些部门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误区;二是对民营企业重税费征收,轻服务引导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民营经济重要性的宣传造势还尚有死角,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服务不到位。目前,具体管理民营经济的机构尚不健全,管理办法也不尽完善,合理、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缺乏力度,个别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生、冷、硬,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民营企业的法人对此都有反映和意见。
(三)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数字分析,我区民企中从事商业、批零餐饮、服务、运输的11506户,而从事工业的只有1487户,约占12%,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民营经济产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四)融资机构不健全。金融机构与民企(尤其是中型以下企业)对接融通不够,使一些产销前景看好,有发展前途的民企贷款难,发展受阻,对此,不少民企反映强烈。
(五)民营企业本身也存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突出问题。有的民企法人素质不高,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信誉度不高,人才聚集力不强,有的法人,业主纳税意识不强,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影响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从横向比,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和手段与发展的要求看还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净化。
三、几点建议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议区政府借鉴“星火计划”的成功经验,责成有关经济、科技部门和商会制定和组织实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以此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要加强人才开发和专业技术培训,推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对接,促进高校文化与商业文化的融合,为民营企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地扶植、帮助民营业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本着遵循所有者决策,尊重所有者选择企业体制的权利,相信所有者具有优化制度动力,避免越俎代庖,拔苗助长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摒弃家族式管理模式,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组成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内部监督制度。走科学化、集体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道路。
3、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政府有关部门要善于通过对成功民营企业经验的总结和宣传,积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民营企业要大胆地、大量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以及严格科学的财务行政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自身的创造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