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水利电力办学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六大”抓手不断探究水文化育人新路径,形成了以水文化为核心的“问渠”校园文化育人品牌,充分发挥水文化育人功能,持续培养具有良好生态认知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时代新人,为服务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南工智慧和力量。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党建引领,把住水文化育人“大方向”。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以项目化形式推动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问渠”之“源头活水”“夯基筑堤”“引水灌田”三大工程,推进“渠首、渠长、渠站、渠堤、渠道、渠田”六大项目,实施“润田”“众田”“样田”三大行动,深化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大学职能的深度融合,不断擦亮党建“问渠”金字招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问渠”党建工作创新基地,是**省高校党建工作重大创新基地,相关理论文章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论坛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报道,有关调研报告入选中国水利政研会水利思想文化建设年度优秀研究成果。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是知行合一,开拓水文化育人“大空间”。学校将水文化育魂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精神追求,充分发挥水利专业学科优势,构建交叉跨学科培养体系,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提升水利类院校人才核心素养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学生参与水利实践的积极性和覆盖面逐年扩大,先后有数万人次参与,足迹遍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4个市、764个县(区),志愿服务工时达7.8万小时,累计素拓学分超1.4万,获省级以上优秀社会实践团队5个,开展水利公益宣传和水环境治理活动数百次。“问渠”水利科技志愿服务行动项目获评全国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问渠”水利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品牌项目”并入选全国节水护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依托“问渠”实践项目完成省级教改课题1项,形成的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六是理论阐释,加强水文化育人“大研究”。学校坚持以水润心,以文化人,水文化研究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学校水文化研究获批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厅、科技厅项目数十项,出版学术专著25部,教材2部。发表水文化有关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摘要论文3篇。水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内部刊物《水与社会发展参考》通过**省新闻出版局审查,成为学校首个获批的内刊。水文化研究荣获省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省教育科学三等奖1项,获得水利部和省级党政部门奖励10余项。2023年,3位老师分别获**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1位老师所著《**水利风景区与古村落古建筑》获第34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24年,水文化育人案例获评全国第六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