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讲稿

《焦点访谈》20170205农业供给侧改革出新招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今天,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今年“一号文件”突出的政策亮点就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那么,为什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2016年秋收的季节,黑龙江省种玉米的农户并没有丰收的喜悦。肇东市长富村村民范洪艳家的17亩土地今年收了26000斤玉米,但是这两万多斤玉米就像石头一样压在她的心上。

范洪艳给记者算了笔账,种子和化肥等加起来,她每斤玉米的成本是6毛钱左右,但是2016年的收购价却掉到了5毛多,这一年下来辛辛苦苦,到头来连本都收不回来。

2007年开始施行的玉米收储制度,以每斤7毛钱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收玉米,并且收购价格逐年递增。玉米销路好就能在市场上卖高价,如果销路不好也能有这个收储制度托底,这大大刺激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2016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2.16亿吨,而与此同时,价格优势明显的进口玉米还在抢占着国内市场。国货入库、洋货入市,边进口边积压,生产量、存储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而与玉米恰恰相反的是大豆,种的太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2016年我国的大豆产量约1300万吨,但是进口量却超过了8000多万吨。

需求旺盛的大豆没人种,而库存量不断创下新高的玉米却卖不掉。市场上缺乏有效的供给,这就出现了我们常说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农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怎样才能推进呢。核心就是回归市场。以玉米为例,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对玉米的收储制度进行了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所以,“一号文件”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同时,“一号文件”还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赵和贵是一家饭店的主厨,饭店的食材都由他负责挑选、进货。最近他的店里卖的最好的一道菜就是炒辣椒。

赵和贵选的辣椒来自江西省安义县的老庄主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龚得胜种的辣椒之所以供不应求,是因为绿色食品、口感好而且价格不贵,这些都是迎合市场的主要因素。

2004年,在俄罗斯做了20多年边贸生意的龚得胜回到家乡,承包了当地1000多亩荒山,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如今,这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近2亿元。原先的农民变身为企业的工人,年收入达到四万块钱,是之前的五到六倍。现代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全链条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过去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增值服务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开辟农民增收创建了新的途径。这就是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所倡导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调顺产业体系,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的三产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的势头不逆转的情况下,下一步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主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在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的同时,还要紧紧地围绕市场需求,来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和变化。而今后检验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本身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的鼓起来,让农民的生活更好,农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