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肖庆平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大会,主要是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二次党代会精神,分析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工业富市的目标任务,制定加快发展的保障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坚强决心和重大举措,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文件中,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我们观看了工业发展专题片,表彰奖励了一批功勋企业、名星企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刘市长又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这些既是对工业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业发展满怀希望的寄托。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再讲三点意见。
一、武威工业要不要快发展大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是看这个地方的工业化程度。武威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1、大力发展工业,是全面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应有之
义。加快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务。解决石羊河流域问题,当务之急是节水,根本途径是减少农业人口。2006年,我市农业用水量达到20.9亿立方米,占到用水总量的86%,实现增加值41亿元,只占生产总值的25.37%;工业用水1.08亿立方米,占到用水总量的4.5%,实现增加值39.98亿元,占到生产总值的24.74%。不难看出,单方水的增加值工业为农业的20倍,工业是水资源利用效益比较高的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移,使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加快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关井压田,主要是关闭农灌机井,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工业用水总量不仅不能减少,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每年还要有较大幅度增加。
2、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经。财政是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工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四税的取消,工业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财政困难是武威发展中的最大困难,破解这一难题最终要靠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2006年我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速达到了23.3%,但总量在全省仍居第1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6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8和18.9个百分点,大口径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在全省排名均为倒数第四。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市税收占gdp的比重过低、税收还没有应收尽收之外,与我们市的基础财源不足、工业比较薄弱有直接关系。2006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只有39.98亿元,占gdp
的24.74%,工业提供的税收只有1.977亿元,占大口径财政收入的31.5%,工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低18.4和13.63个百分点,差距显而易见。我们要改变财政困难的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3、大力发展工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迫切需要。我市矿产资源少,水资源紧缺,传统农业的市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路子。现在,有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富市的战略决策还有这样那样的异议,认为武威是农业大市,过于强调工业反而会影响农业。我感到,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三农”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点,是农民与工人的结合点。我们所讲的工业化本身就包含了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建设等,而这些恰恰是“三农”急需破解的难题。这几年,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有了明显进展,优质小麦、玉米、棉花、葡萄和瓜果蔬菜等特色基地形成规模,主要得益于我们建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威龙集团在武威安家落户,我们酿造葡萄产业就没有今天的规模;如果没有达利、中旺等知名企业到武威投资兴业,我们的马铃薯和面粉产业就没有今天这样好的市场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工业就是支持农业。
4、大力发展工业,是推进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为依托,城镇化的核心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为了搞
好城镇建设和扩张城镇规模,更重要的是发展城镇经济,培育特色产业。离开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工业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肤浅的。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之所以只有31.6%,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水平低。从全国、全省来看,凡是工业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实力相对就强;反之,则城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也比较落后。事实证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推进城镇化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
5、大力发展工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06年,我市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1306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82元。职工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我市目前城镇未就业人员近4万人,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总计有近40万人需要就业和输转。解决就业最终要靠发展,加快发展首先要加快发展工业。据测算,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就业8000人。从工业本身来看,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生产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这些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难想象,如果一个地方工业落后、就业门路狭窄、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就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二、武威工业能不能快发展大发展
武威能不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有没有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是因为:
1、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具体体现在。一是地方工业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实施工业富市战略,通过“三改一加强”,构建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建材、化工、医药、纺织、冶金、能源、机械等共同发展的地方工业格局。目前,全市的玉米淀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麦芽生产能力达到22万吨,葡萄酒生产能力突破3万吨,面粉加工能力达到140万吨,建成了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4.74%,工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快速推进期。二是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工业企业。这些年,我们在工业经济发展上的最成功之处,就是将我们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通过招商引资使国内的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知名企业落户武威。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到位资金22.89亿元,山东威龙、青岛啤酒、河北中旺、福建达利、四川铁骑力士、内蒙古太西煤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到武威安家落户,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开放的思维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我们今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出了新路。
2、有较好的资源优势。资源是发展工业的基本依托,谁拥有丰富的资源,谁就占领了工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有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我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及瓜果蔬菜、肉类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农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质量优。2006年,全市农产品总量达247万吨,其中粮食98.46万吨,肉类12.1万吨,酿造葡萄1.34万吨,均居全省第1位,但目前加工转化率仅为44.4%,大量的优质农副产品低价卖了原料。二是有一定的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加突出的位臵,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解决想抓而不会抓、不善抓或抓工业不是很在行的问题,切实提高抓工业的本领和水平。要把实施工业富市战略作为头等大事,从领导力量、发展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举实招、出硬招。二是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激励保障。要加强对工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将工业增加值、节能减排、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工量、上缴税金、社会保障覆盖面、安全生产等主要指标作为县区、乡镇的考核内容,年度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县区和乡镇,要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要建立企业业绩考评制度,市委、市政府决定:每五年向年纳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颁发功勋企业证书和10万元奖励,向年纳税1000—2000万元的企业颁发明星企业证书和8万元的奖励,向年纳税400—1000万元的企业颁发优秀企业证书和5万元奖励;每年对年税收增长翻番的企业按照企业当年新增地方税收额的25%给予奖励,对税收增长50%以上的企业按新增额的10%给予奖励,对税收增长30%以上的企业按5%给予奖励,同时对纳税额首次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市县区财政按税收分成比例一次性奖励50万元;受到表彰奖励的企业负责人,优先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优先推选各级劳动模范。之所以出台以上政策,目的就是真正营造一种有位有为、有为有位的发展工业浓厚氛围。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环境保障。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外商到我们武威投资兴业,不是武威的名气有多大,自然条件有多好,优惠政策有多少,而是看准了我们的农产品等资源优势,看准了市
委、市政府招商爱商护商富商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大企业在武威安家落户后,首先是希望我们兑现承诺,提供服务,与本地企业一视同仁。这方面,各县区、各部门总体上做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的甚至做得很差,影响了我们的招商形象。比如办事效率问题。前些天,福建商人林元炎向我反映:2003年他与武威政通市政路桥公司签订了在武威火车站广场北端修建综合楼的协议,并出资150万元办理了相关手续。但由于地下埋有自来水加压储水池,工程无法开工。4年来他到有关部门跑了上百趟,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再比如承诺事项不落实的问题。2000年以来,香港昌德实业公司投资7000多万元开发武威再就业市场,但由于地方的承诺没有全面兑现,致使市场不能充分启动。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个别地方和部门自己没有能力投资,还限制别人投资,不是给外来企业松绑,而是千方百计制定限制的条条框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是不说怎么样才行。常此下去,怎么能把经济搞上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象爱护自己的声誉一样爱护投资环境,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外来企业,引进企业和项目时的承诺必须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在武威谁不重视企业发展,谁就不配在武威当领导当干部,谁不支持外来投资者,谁就是我们的对立面。纪检监察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公仆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加大整治力度,对干扰和贻误工业发展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同志们,推进工业富市是武威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要以无功就是过的责任意识、义无反顾的使命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武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