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发展非公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向力力)
在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和园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首建中(2011年3月31日)
同志们:
2月25日,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委、省政府对新型工业化工作非常重视,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委书记周强因有重大外事活动,在出国前专题召开了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座谈会,对我省新型工业化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会上还表彰了先进,我市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市州称号,资兴市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县市区称号并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永兴县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县市区称号,湖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产业园区称号,湖南资兴经济开发区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三等奖”产业园区称号,郴州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等奖”企业称号。为了传达贯彻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暨非公经济、园区经济工作,全面安排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
1非公经济、园区经济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今天的会议,书记戴道晋、市长向力力等领导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力力市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道晋书记因出差在外,会议印发了书面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时期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和“两城建设”的第一推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千百十”工程为抓手,努力克服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五十年一遇特大冰灾、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等突出困难,加压奋进,锐意进取,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扎实成效,工业战线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间,郴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53.3亿元、480.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6%、14.0%,分别是2005年的2.7倍、3.6倍。尤其是近两年,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促进了郴州工业的快速发展,连续两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使郴州工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6位,比上年前移1位。与我
2市毗邻的衡阳、永州、韶关、赣州相比,我市工业增加值总量仅次于衡阳,居第2位。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9.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仅次于长沙、常德、岳阳。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432亿元,其中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12户,比“十五”期未增加8户;产值过亿元企业427户,比上“十五”期未增加281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1.2亿元,是2005年的3.7倍。目前,郴州是全国最大的白银、铋、微晶石墨生产基地,是湖南最大的铅锌和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
(二)工业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和“两城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持续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5年的17.1:47.5:
35.4调整为11.7:54.9:
33.4;其中一产业、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5.4和2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了7.4个百分点。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2%,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上缴税费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区扩张和经济实力增强。全市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6.8%提高到2010年的42.4%。2010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3.3%,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37.1%。全市上缴税金过亿元的企业达8户。工业经济成为富民强市、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带动了财政增收、就业增加,新型工
3业化对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我们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发展基础,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工业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优势资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重点抓好资源整顿整合,提高对优势资源的管控能力。坚持以资源精深加工为取向,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五矿、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云南锡业、西部矿业等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有色产业,启动宇腾有色、金贵银业、华信有色、银星有色等4个年产10万吨一步炼铅工程项目,着力将郴州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总产值432.7亿元,占有色金属总产值的76.3%,比2005年提高15.1个百分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重点扶持高斯贝尔、华磊光电、湘香锡业、杉杉新材料、仰天湖风电场等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2010年,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5.4、7.
1、2.5个百分点。助推低碳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按照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导向,努力推动工业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助推郴州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时代”转变。大力推进节能减
4排,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防止上马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淘汰小造纸、小水泥、小冶金企业203家,倒逼资源类产业兼并重组、扩能提质,提高资源集约深度开发水平。2010年,全市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由177个减少到110个,煤矿由576个减少171个。关闭取缔高污染企业214家,完成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01个,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36%。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永兴县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和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资兴市入选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台达电子、华磊光电、高斯贝尔、杉杉新材料、骏峰电子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落户郴州,嘉禾县回收利用废旧钢材形成铸造产业正逐步壮大。
(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690.9亿元,是2005年的1.5倍;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63.9%,其中非公经济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0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3%;全市非公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5.3%,非公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力军。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经济规模扩大迅速,发展到8470户(不含个体工业户),比上年增加77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40户,比上年净增130户。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66.8亿元,同比增长39.7%,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6.6%,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1.9%。非公经济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71.22万人,同比增长5.2%,占全市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9.2%,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贡献稳步提高。
(五)工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郴州出口加工区、省农产品验放场、湘南国际物流园、铁海联运等对外合作平台加快建设。通过组织参加世博会、广交会、珠洽会、东盟博览会等活动,搭建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东盟等地区的产业合作平台。2010年,新引进转移型企业338户,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到位内资182.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20倍、2.2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9.8亿元,是2005年的4.5倍。央企对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五矿、中化集团、华电集团、中信集团、保利集团、华润集团等大型央企进驻郴州,提升了郴州工业发展实力。
(六)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4%,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全市省级产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收入680.2亿元,同比增长90.4%,完成税收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74.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幅度高于全市总体水平。建成标准厂房203.6万平方米,在建91.8万平方米,出租率85%以上。2010年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同比增长77.20%,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76.7亿元,同比增长51%,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1家,新引进投资过5000万或销售过1亿元的工业项目82个,同比增加52个。有色园2010年招商引资成效
6显著,2010年引进项目31个,其中投资过1亿元的项目15个。
(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11.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4%,投资额是2005年的3.8倍。宇腾有色、金贵银业、银星有色的年产10万吨一步炼铅工程相继投产,提升了郴州有色产业的发展水平;高斯贝尔、台达电子、骏峰电子、华磊光电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进驻郴州,助推了郴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杉杉科技、仰天湖风力发电、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东江金磊、华新水泥、良田水泥、玉山水泥等一批新型干法水泥峻工投产,促进了郴州建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市被列为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基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78.4亿元,是2005年的3.7倍,年均增长30%。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改善。通过组织“三大会战”和千亿投资计划,交通、物流、通关、园区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武广高铁建成通车,厦蓉、衡武、宜凤、岳汝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临桂、资炎等5条干线公路建成通车,通乡联网和通村公路进一步完善。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执行力明显提升,全市上下抓工业、谋工业的氛围日渐浓厚,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同志们,“十一五”新型工业化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倾情服
7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支持和关心郴州新型工业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总量不够大。2010年,郴州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省的8.15%,只有长沙的31.4%,岳阳的63.9%、株洲的79.3%。二是发展速度不快。“十一五”期间,郴州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7.3个百分点。三是结构不够优。六大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资源型经济结构仍然突出,“两矿、两烟、两电”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1%。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仅占gdp的0.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6.0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78个百分点。郴州工业发展靠过度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园区经济发展不快。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目前我市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发展水平与“四化两型”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有其很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加以解决,保证工业经济向好、向优、向快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六)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各地发展的实践证明,哪里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的功夫多,那里的工业化成果就突出。环境主要是为企业搞好服务。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家引领发展。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财政收入,应该得到尊重和善待。企业能不能在当地发展,项目能不能落在郴州,当前的问题不在硬环境,而在软环境。环境体现在方方面面:热情服务是环境,社会和谐稳定是环境,城市功能、人居条件以及城乡卫生状况也是环境,甚至各级工作人员的文明办公、礼貌待人包括一言一行都是环境,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投资环境。要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为要”的理念,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和项目代理制度,要严格落实到企业检查审批制度。除安全生产和环保、税务等检查外,各级各部门一律不
18得擅自到企业进行检查,确需检查的须经县市区纪检监察部门审批。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企业的事、投资者的事当作我们自己的事,务求实现投资环境根本改善。
同志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郴州发展的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期望。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狠抓落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新突破,为“两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