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务锋同志在全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暨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1-11-14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新形势下,我市作为全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隆重召开这次民生建设大会,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全市民生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可以说有基础和传统、有成就和经验、有机遇和挑战,也有责任和压力。对民生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开展了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市民恳谈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制定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刚才,我们先后观看了民生工作专题片;蒙阴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城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兰山区卫生局、莒南县政务大厅、沂南县大庄镇、市园林局7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会介绍了经验,另有29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杜德昌常务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民生建设责任书;张少军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加强民生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这次大会精神、特别是张少军书记的讲话要求,用心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讲三个问题。
一、”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都明显增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民生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一届接着一届干,求真务实抓落实,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六成以上的财力花在民生上,有力推动了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居民收入增加,群众富裕度明显增强。1996年,临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实现了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生产总值实现了总量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双突破;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大关;2010年,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4倍。目前,全市百万、千万富翁不再稀奇,”万元户”逐渐成为时代的记忆,贫穷落后的形象彻底颠覆,沂蒙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位列全国第二位。
二是,保障体系完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各类保险扩面提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七年年均增长14%以上,”取暖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元提高到1100元;各县区、开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9.5亿元,保障140.6万人;残疾人和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资金达到3.2亿元,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8万人,”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失业率连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200多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90%;职业院校在校生达9万多人,温家宝总理对我市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临沂大学获批挂牌,沂蒙人民实现了多年夙愿。医疗改革逐步深化。18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平均降幅超过40%;新农合参合人数和参合率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先看病、后交费新型就诊模式成功破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50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4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7平方米和32平方米,今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社会保持和谐稳定。95%以上村居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目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5%,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在8月16日举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仪式上,莒南县大店镇的农民群众激动地说:”种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三是,公共服务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民生支出连年实现新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453亿元,年均增长32%;其中,2010年达1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4%,比”十五”末翻了近两番;预计今年民生支出1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0.4%,比全省高出9.4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现代滨水生态城市特色日趋鲜明,城区蓄水面积48.5平方公里,沂河湿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说:”临沂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不是苏杭、好像苏杭”;省委姜异康书记说”临沂不仅是山东而且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姜大明省长讲”临沂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对接,全市99%的行政村通了硬化路,414万群众吃上自来水,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沼气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交通、水利、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青兰高速、东平铁路、新客运总站、临沂飞机场一期改造提升、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沂沭河防洪能力由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亮点。重点河流提前一年达到省政府”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规模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考核获得第一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82%的行政村实现”五化”达标,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加快实施,走出了一条”环境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乡村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同志认为”临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经验,在山东新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化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钢结构文化广场、全省最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沂蒙精神、红色文化闻名全国。首创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红色运动会,成为世界上连续举办国际赛艇和滑水两大赛事的唯一城市,规划建设了全省最大的百里滨河健身长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四是,城市形象提升,群众自豪感明显增强。诸多”临沂品牌”推向全省、全国。”联审联批”和”代办服务”全面推行,审批提速超过88%,我市荣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做法,被中央农工办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并刊发全国;农村社区”大村庄制”创建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誉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范例;供销系统”一网两平台”建设被称为”莒南模式、临沂现象、山东经验”;”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架通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成为全国政务和纠风品牌;用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和破解基层信访工作难题”五个一”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基层人社所”小平台、大事业”、新农合农民住院”一卡通”、北城新区”解四忧”和谐拆迁改造等做法,被全省推广。一批”国字号”荣誉扮靓临沂。”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生态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获得了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中国板材之都等荣誉称号。今年,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进入公示环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国家考核组的好评;全国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现场会、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城市规划、公路管理等现场经验交流会先后在我市召开。目前,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高地、生活的乐园。正如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讲得那样:”临沂是一个想来的人向往的地方,没来过的人想不到的地方,停留过的人不想离开的地方,离开的人还想再来的地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民生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必须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承担着全省九分之一的民生建设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是,要求高。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0月视察临沂时,向全国发出了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号召,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安全,更有尊严。姜异康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姜大明省长一再要求,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用市场和社会的钱办好促发展的事情。中央和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表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各级担负的硬任务,是讲政治、讲党性的现实检验。二是,责任重。去年中央党校在临沂举办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两点广泛共识:革命老区不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应当科学发展、走向现代文明;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奉献,改革建设时期理应享受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理应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如果民生工作做不好,不仅有负上级的期望和重托,更愧对老百姓的期盼和信任。各级党委、政府在民生建设上应当全心全意,决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抓民生、促和谐、保平安,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机遇好。国务院批准我市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这是热切期盼、来之不易的大政策、好政策,蕴含着现实生产力和较高含金量。我们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放大政策效应,挖掘各方潜力,千方百计为老区人民谋福祉,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第二,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民生事业基础。经济实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落实民生政策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亟需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全力打出”组合拳”,围绕10个方面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310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14个;各县区提报的明年的项目,总投资可望达到2300亿元,并且大多是”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近年来数量最多也是质量最好的。从前10个月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主要指标全线走高,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双50″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在最近的省委全委会上,姜异康书记指出,要抢抓老区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姜大明省长在省委研究室《关于临沂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批示:”看了临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很振奋。”当前,市县乡三级换届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我们要把换届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用在加快科学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换届、发展、民生”三不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争先进位,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否则,就会贻误时机,被动落后。
第三,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共享共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民生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和可承受能力,不乱许愿,不吊胃口,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多干少说、说到办到。要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对有条件办的事项,快办办好;对上级规定办的事项,按要求办到位;对需分期实施的事项,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对暂时办不到的事项,做过细的宣传解释和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要协调联动,落实到位。为民以真、惠民以实。要强化领导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民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动自觉地抓紧、抓实、抓好。凡是确定的政策和为民实事,不论困难有多大,都要想方设法克服,切实做到规定的内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覆盖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强化责任抓落实。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确保民生工作件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大事和实事,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是实施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是直接责任人。任何单位都不能拖后腿,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要强化协调抓落实。建立完善民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要主持召开一次会议,调度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调推进民生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工作,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揽总作用,主动担责、积极协调,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要加强对民生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使民生成效深入人心、温暖人心。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美丽临沂我的家”的理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解民忧、共促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全程监督,严格考核。把更多的民生指标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把评价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民生的压力和动力。一方面,要通过黄牌警告、现场督办、面上通报等方式,全面加强民生政策执行情况的日常调度和监督检查。对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采取月督办、季调度、半年通报、全年考评的方式,全程跟踪问效;对工作松懈、落后的单位,实行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让广大群众了解民生政策,监督为民事项实施;持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以此推进民生工作,保证惠民政策落实。另一方面,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对民生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区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重点民生工程未完成的县区,群众行风评议处于后三名的市直部门,对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努力形成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衡量民生工作成效的鲜明导向。
“天大地大、民生最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政工程,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希望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加快把临沂打造成市民的幸福之家、温馨之城、和谐之地,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