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 ——在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在全区创新

驱动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清华书记就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创新深刻改变着区域经济版图,重塑区域竞争格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构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一)唯有创新,才能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创新是新常态下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主要表现为增速换档、方式转变、动力转换,最直接的表现首先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而要保持中高速并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艰难,全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保持合理区间并不容易,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才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我区来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比较吃力,原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就是创新不足、经济转型慢。我们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鼓励创新、实现创新。

(二)唯有创新,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传统动能由强变弱,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下转第二版)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陈武

(上接第一版)过去要素成本比较低,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不需要太多创新也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现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低端领域产能过剩,高端领域却供给不足,原来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产业和技术升级出现“高原反应”,每攀升一步,都觉得吃力,迫切需要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困局。这两年我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催生了一些新动能,如汽车产业新车型、新款式不断涌现,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超过两位数。可见,创新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提供了核心动力,抓创新就抓住了促发展、谋未来的“牛鼻子”,就能释放更强劲的增长新动能。

(三)唯有创新,才能形成发展新优势。创新对形成竞争新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谁能掌握创新主动权,就能更快地确立新优势。柳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加快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在汽车、机械、钢铁等产业领域强化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北海这几年通过创新,电子信息、石化和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增速保持全区前列。贺州加强科研合作与产品研发,碳酸钙等新产业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速排全区第一。实践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千方百计激活创新潜力、增强创新能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环境优势,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创造出更多体现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为加快我区创新发展,我们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提出了创新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吃透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努力打造我区产业创新发展名片

我区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经过多年发展,一些领域的创新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只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完全有可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领域,全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发展名片。

(一)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名片。铝、糖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家底。我们推进“二次创业”,核心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支持南南铝、平果铝、银海铝等企业提升技术条件和研发能力,攻克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加快推进铝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争取电解铝80%在区内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铝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中高端铝产品,瞄准汽车、高铁、航空航天、轮船、电子信息、城建等领域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全面提升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种植环节重点开展蔗种资源创新、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等研发,降低种植成本;制糖环节要加强生产工艺新技术攻关,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精深加工环节重点在专用糖、功能性糖、生物化工、食品等相关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带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延伸制糖产业链;支持制糖企业集团开展战略重组,培育大型糖业集团。此外,钢铁、建材、食品等其他传统优势产业也要加强创新,开发中高端产品,重塑市场竞争优势。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名片。要通过推动核心制造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突出抓好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及智能制造。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要大力开发汽车新款式,提升质量品质,积极发展中型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多功能乘用车等新车型,不断推出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打造过硬产品,树立良好品牌;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应用;抓好配套和市场销售创新,加快建设面向全球供应的高端零部件产业体系;加大节能环保、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着力突破整车智能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争取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指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要以柳工、玉柴等企业为龙头,抓好技术研发,以大型智能化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大功率内燃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力装备等为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工程。开发机器人和3d打印新领域。要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3d打印,抓好先进高端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驱动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培育一批机器人主机、系统集成企业,形成3-5家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建设。

(三)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名片。要抓住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加强相关技术研发,着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it核心产业和高端软件、高端新兴信息服务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面向东盟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要大力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建设北部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继续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富士康南宁信息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大科技精准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华为、浪潮、中兴等龙头领军电子信息企业进驻我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积极搭建“军转民”产学研平台,重点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板块开展务实合作,推进中国电科的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和桂林英才科技园等建设。要完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构建南钦北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带,在柳州、桂林、梧州等沿江地区和防城港、崇左等沿边地区布局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形成以南宁核心基地为龙头的“一区多园”产业布局。要强化核心技术支撑。积极开发信息技术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攻克大容量存储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核心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四)打造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名片。要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落实好与阿里巴巴等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确保相关项目尽快落地。一是发展以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集聚区;进一步规范、培育和聚集更多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力争2017年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0%以上,争取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建设工业云。积极利用工业云助推产业升级。选择一批好的工业企业推进工业云建设。三是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景区,逐步实现智慧旅游覆盖全区。四是发展互联网金融。完善支付市场体系,推进普惠金融,为更多小微企业、创业者和个人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及创新创业支持。

(五)打造高性能新材料创新发展名片。我区发展新材料的资源型产业基础很好,下一步要通过技术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品优势。有色金属方面,首先要巩固提高冶炼技术优势,针对原料纯度不够的关键问题,强化科技攻关,力争所有高端材料生产都能就地取材。其次要强化高科技材料研发,在有色金属下游的线缆、电力电气设备、光电材料、人工晶体等领域,组织力量攻关,推进锡、锑、锌、铟等合金材料技术研发,发展高品质、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产品。稀土方面,要重点提升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发展高性能稀土产品,开发为汽车工业配套的新型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提高产品档次。石墨烯方面,要超前发展,开展石墨烯粉体批量化制备及大规模下游应用的研发,重点开发储能、高密度多孔碳、导电、导热等新材料,加快形成集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此外,还要加强新能源材料、纳米碳酸钙材料、生物质材料等领域的研发。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加大创新投入。要想方设法增加投入,确保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持现有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自治区新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至2020年安排50亿元,主要支持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要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由一次性拨款向更加注重滚动支持转变,由前期投入向更加注重后期补助转变,由零散投入向更加注重集中扶持转变,切实提高投入效益。要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综合采用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科创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业务;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三)提升创新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围绕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主动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各项服务。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制度,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建立落实创新优惠政策的督查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政策。要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创造的宽松环境,让各种创新基因在阳光政务下孕育生长,让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新成为引领我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同志们,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区上下一定要切实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勇于担当,全面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创新转型、提质发展硬仗,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