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炳升在全市节能减排会议的讲话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翔

(2008年7月2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节能减排工作,坚定决心,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市今年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会后,市经委、环保局、统计局还要根据各自职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下面,我就节能减排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当前全市节能减排严峻形势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的,在全市上下大力倡导节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快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十五”期间以年均10.1%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439.8亿元,当年增长15.2%;财政收入“十五”期间年均递增4.6%,去年达到32.9亿元,当年增长30.0%.两项指标总量在全省的位次由十进九,当年增长速度分别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也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在节能方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在市经委、市环保局设立了节能办公室和减排办公室,负责全市节能减排具体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与各县(区)、重点能耗企业还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六安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先后四次组织了节能减排专项检查,确立了全市31家年综合能耗在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和能源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走向规范。2007年,全市通过各种有力措施,分别淘汰钢铁、水泥、造纸落后生产能力45万吨、7万吨、0.1万吨,申报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40个,争取节能国债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国债项目和省示范项目15个,争取中央预算内无偿补助资金和省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产业升级。

在减排方面,2007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为:cod排放总量31610吨;so2排放量19134吨。为实现这一总量控制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分解目标,狠抓落实,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完成。依据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减排核算结果,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cod减排量2002吨,其中存量减排397吨,2007年新增cod排放量削减1605吨,达到2007年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31610吨)要求,较2006年(32007吨)下降1.24%,比2005年(31665吨)下降0.17%;so2减排量1518吨,其中存量减排758吨,2007年新增so2排放量削减760吨,达到2007年so2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9134吨)要求,较2006年(19892吨)下降3.81%,比2005年(19230吨)下降0.5%.全市集中水源地水质良好,2007年度各项监测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2008年全市列入减排计划上报的cod减排项目23个,计划削减cod排放量为4153吨;列入减排计划上报的so2减排项目58个,计划削减so2排放量为1794.88吨。上半年,计算cod减排量1950吨,占计划完成指标的46.9%;计算so2减排量897.44吨,占计划完成指标的42.86%.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认识统一,目标明确,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是经济发展的快速性与节能减排约束性矛盾非常突出。为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立足于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大项目为主,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近几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首位,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增加了能耗、增加了排污。经验数字表明,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点,能耗将相应增加2个点。我市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左右。“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约束性指标,对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又处于工业快速发展期的市来说,既要加快发展,扩张总量,又要实现节能减排,提升质量。从某种层面上说,需要付出比经济发达地区更要多的精力、更大的成本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任务。

二是节能减排支撑条件非常薄弱。节能减排必须依靠优化产业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方式,才能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目的。但我市工业起步较迟,现有工业企业规模小,工艺差,能耗高,污染大。这些中小企业、加工业企业大部分是附加值低的能耗大户,节能意识淡薄、缺乏节能技术和经验。同时,因耗能占成本支出比重较低,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性不高,仍使用应淘汰的落后设备、工艺,靠耗资源,拼设备来提高产能。加之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高位推进和“发展工业学霍山”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相继落户,本土企业也积极谋划自主扩张,加速自我发展。这些项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块头大、能耗高。如华电二期工程、钢铁产业链的延伸等项目,在企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时,都是一些能耗大户。全市一季度,仅华电一期工程和建来化工两个项目的能耗就占全部工业能耗的30%.所以要实现节能减排,必须要把产业结构调优、调强,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支持节能减排的一些政策、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也还要有个过程,而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这也是当前工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压力很大。在节能方面:从过去两年的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情况来看,2006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6.6%,2007年单位gdp能耗仅降3.19%,仍未完成年综合能耗下降4%的目标。为完成省政府要求的“到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要完成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降28%,必须年均完成单位gdp下降8%,任务十分艰巨。在减排方面:按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的cod减排目标是5年削减10%,淮河流域是11.6%,而我市2007年比2005年cod排放量只下降了0.17%;十一五“期间的so2减排目标是5年削减10%,而我市是17.71%,2007年比2005年cod排放量只下降了0.5%.从两个方面分析都可以看出,我市”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前两年欠账太多,造成后三年减排压力巨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要加强节能统计。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确定专人,掌握能源消费情况、查找薄弱环节、确定阶段性目标、抓好节能统计工作。市、县区统计部门要加强同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衔接沟通,对全市能源利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六要广泛宣传动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持久地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资源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全市推进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推进我市节能减排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全市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国家节能减排的决策上来,杜绝“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现象发生,以科学务实、锲而不舍的精神,痛下决心,迎难而上,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