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九种惯性”加快职能转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清单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走在全国前列。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围绕的都是一个“法”字,核心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从行政体制入手,规范政府部门权力,纵向推进行政审批扁平化改革;负面清单着眼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政府简约治理的制度安排,横向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变革。
——围绕“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握运用好权力清单。“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编制权力清单,不但要管住权力,而且要简政放权。
摆脱“权力无边”的惯性,让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成为高度自觉。限权减权就是更加自觉地以权力清单来约束政务行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群众方便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
摆脱“权力错位”的惯性,让有限、有为、有效政府的新理念成为高度自觉。要加快推进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着力改变放权不彻底、不对路、不配套现象;积极创造条件让市场、社会接好权,着力改变简单片面强调放权、乐当“甩手掌柜”等现象;把审批权、执法权等行政权力与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联系起来,把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公共服务。
摆脱“权力寻租”的惯性,让干净干事成为高度自觉。政府部门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要管住设租、寻租行为,就要通过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割断背后利益链条,消除仍在“躲猫猫”的“隐性权力”,消除“阳光”照不到的部门利益,消除政策设定中的“人情空间”和自由裁量中的“灰色空间”。
——围绕“法定职责必须为”,把握运用好责任清单。有权必有责,权力清单规定“清单之外无权力”,责任清单则是“清单之内有严规”。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让绿色发展成为高度自觉。负面清单首先要管住“黑色、灰色gdp”。“先污染、后治理”不是规律,而是教训,要真正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进一步提高生态准入门槛,实施生态红线、生态赔补偿等管控措施,严控落后、过剩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强化生态刚性约束。
摆脱“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惯性,让“非禁即入”成为高度自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着力改变企业投资看得到政策却无法享受、看得到空间却无法进入、看得到机会却无法把握等状况。尤其是负面清单没有禁止或限制的产业领域,要降低前置“门槛”,进一步“放活”。
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惯性,让“放手不甩手”成为高度自觉。简政放权是正确处理“放手”与“出手”的关系。过去以审批代替监管,现在要把重心放在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监管行为,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对清单以外事项,备案管理、信用管理等措施要及时跟进,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