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解决困难党员问题研究
xx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和解决困难党员问题研究
xx在实施xx工程、深入贯彻xx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贯彻xx通知精神,结合xx实际,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开展民情恳谈活动等形式,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解决困难党员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首先,从村“两委”干部情况看。全县共辖xx个乡镇党委、有xx个村(社区)党总支、xx个村(社区)党支部、xx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委员xx名,其中致富能人xx名,占xx%;村“两委”领导干部xx名,其中致富能人xx名,占xx%。全县实现村党总支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xx个村;副主任、文书一肩挑的有xx名;有村小组干部xx名,其中致富能人xx名,占xx%。村小组支书、组长实现“一肩挑”的有xx个。村党总支班子最大年龄xx岁,最小年龄xx岁,平均年龄xx岁。村委会班子最大年龄xx岁,最小年龄xx岁,平均年龄xx岁。县财政每年每月支付村委会支书、主任工资补贴每人xx元,副主任、文书每人每月工资补贴为xx元,村委会主任助理每人每月工资补贴为xx元;村小组干部中支部书记、村小组长每人每月工资补贴为xx元,副组长、统计员每人每月工资补贴为xx元;全县每年平均财政支付村委会干部工资补贴xx万元;村小组干部工资补贴xx万元;划拨村委会工作业务经费xx万元。由此可见,xx县大民贫,财政负担重,村级干部的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致富能人偏少,总体素质不高,管理型和技能型干部偏少,医疗、养老没有保障,村级干部补贴少,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开拓意识不强,严重地制约着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注重培训,创新机制,突出实效。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利用县委党校、职业中学,借助高等院校等各种培训力量,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技能,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通过“上派下挂”和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等形式,促使村级干部更新理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管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对于急需的人才,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继续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竞争上岗制、择优录用机制、末位淘汰制等。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改进公开选拔干部的方式、方法,规范按需设岗、以岗定酬。坚持高效的激励机制,在收入构成上,实行多元化,使兼职兼薪合法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监督保障机制。建立以群众评价为主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充分发挥群众民主监督的作用。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并将评议结果纳入干部考察的重要依据。结合目标责任制,落实干部待遇,根据村子大小、任职年限、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划分为若干档次,由乡镇统一管理发放。工资发放要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挂钩,工作业绩突出的给予重奖,没完成任务的酌情扣减,做到奖惩挂钩、赏罚分明。充分运用民主评议和目标责任制考评的结果,形成农村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以乡镇为单位,每两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次,建立起稳定的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对已经入库的人员,乡镇党委每年至少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次,建立后备干部档案,进行跟踪培养考核,并根据平时考核的情况择优安排到农村干部岗位上工作。对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按组织程序推选到支部书记岗位上任职。五是规范管理,强化考评,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创建“五好”村党支部、文明村为载体,建立和完善以经济工作、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考评体系,将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三)重分类、抓结合、创载体,全方位解决困难党员问题。
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开展培训教育。根据贫困党员的文化、年龄和贫困程度等条件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和政策引导,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找准工作的突破口,真正从“扶贫”向“扶智”转变,让贫困党员学有目标,干有方向,不断激活贫困党员的内在活力,增强战胜困难、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建立互助基金和开展党内救助活动。组织部门充公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在职党员每年自愿缴纳xx元作为党员互助基金,对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无发展资金的困难党员,每年每户补助xx元发展资金,指定专人联系,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目标,随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逐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广泛开展节日慰问和结对帮扶活动。对年老休弱和困难、破产企业及下岗职工中的困难党员,每年利用七一、春节、元旦等节庆日,由所挂乡镇领导和扶贫挂钩的党员干部对其进行慰问,帮助贫困党员提出发展计划,把部分慰问金转化为扶贫资金,使贫困党员在慰问中树立信心,在帮扶中摆脱贫困。在职党员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进一步加大党内结对救助工作力度,扩大党内救助的社会影响,带动全县社会共同关注、重视贫困党员群体。四是建立关爱贫困党员的长效机制。对1949年以前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年补助xx元。对年老休弱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老党员实行社会救济。对年满80岁以上的农村老党员实行高龄补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权利保障制度、帮扶制度和社会救济,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