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交流

**县辖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社区),人口29万。全县有基层党组织540个,其中党委24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487个;党员11473人。近年来,**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全县各级党组织以争创“五个好”行政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为目标,紧扣科学发展,强化“三个”职责,推行“四强”工程,坚持“五个”创新,实行“四轮”驱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强化“三个”职责,在上下联动下功夫

1、强化县委关键责任。按照县委书记带头抓,县委常委共同抓,组织部门全力抓,狠抓责任落实,发挥表率作用。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县委四个文明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党建工作常委例会制度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点制度,县委每年召开两次专题党建工作会,县委组织部坚持每季召开一次乡镇组织工作例会,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三联三帮”工作责任制,(县级领导联乡帮厂,县直单位联点帮村,乡镇干部联村帮户),促进了农村党建工作开展。

2、强化部门帮扶责任。按照“经济部门治穷、政法部门治乱、党政部门治瘫”的原则,实行县直部门联点帮村工作责任制,并做到“五不脱钩”,即:村班子不健全不脱钩;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不脱钩;农业结构调整不见成效不脱钩;村风民风没有明显好转不脱钩;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脱钩。帮村工作实绩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纳入县直部门四个文明考核。几年来,县直部门帮帮村实行“双联四送”(机关单位联系农村支部、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机关党员进村入户送政策信息、送科技文化、送医疗卫生、送支农物资),共为联系村引资1850多万元,新上致富项目370多个,全县32个贫困村明显变化,80个村达到“五好”标准。

3、强化乡镇联村责任。按照“抓乡带村、乡村并举”的思路,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落实“联村”职责,形成“工作分块、干部编组、责任到人、领导协调”工作格局。实现对村级班子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经常性教育和长效管理。乡镇班子成员和联村干部坚持驻村入户,抓班子带群众,解疑难办实事。严格实行联村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和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奖惩激励制,突出规范强管理。

二、实施“四强”工程,在求实效上下功夫

1、实施“领头雁工程”强班子一是以选人育人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革选拔方式,选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届中考核,对一经考核认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的及时调整,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原则,做到“三个不吃亏”(不让老实的人不吃亏、不让素质高的人不吃亏、不让干事的人不吃亏),把思想观念新、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班子中。先后对15个乡镇领导班子进行全面整顿,对5个有问题的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二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民营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视野,每个村培养3-5名后备干部人选,通过压担子、交任务、领办发展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三是实施“治瘫工程”。对12个村支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村进行整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选派11名县直和乡镇干部担任移民村第一支书。

2、实施“素质工程”强队伍。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领域,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针对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不能很好发挥党员骨干作用的现象,从抓思想整顿入手,通过上党课、集中办班等形式,开展“两个务必”、“三个代表”、“四个观念”、“八荣八耻”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宗旨观念,树立新形象;针对部分党员缺少致富技术、致富能力差的现实,以党员示范经济、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科技下乡”、“学技致富竞赛”等活动,进行市场经济、农业科技、wto等培训,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三年来,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21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1万余人次,使6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35岁以下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3、实施“更新工程”强阵地。村级活动阵地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20**年来,**制定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划,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支一点、党费出一点、联点单位帮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20**年新建33所、2008年新建12所。全县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点普及率达100%,95%的农村党员活动室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实现了“有牌子、有桌凳、有党旗、有制度、有远教设备、有学习资料”的“六有”标准。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15个乡镇政府办公楼建设和搬迁,改善基层政权建设。

4、实施“民心工程”强宗旨。近年来,**开展了“党委办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办好事”活动。乡(镇)、村每年把3-5个“三最”问题,纳入“三级联创”活动目标管理,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针对群众“想致富、盼服务”的实际,引导基层组织拓宽服务领域,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群众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先后从县直单位抽调1200余名优秀机关干部组成100多个农村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法律。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80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帮助新上致富项目500多,创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村30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600多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坚持“五个”创新,在强管理上下功夫

1、推行“四联”责任岗,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县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大力推行以“产业建设联系责任岗、维护稳定联防责任岗、扶贫帮困联户责任岗、社会事业联点责任岗”为主要内容的“四联”责任岗,一是分类设岗。二是依岗定责三是按岗承诺四是考核评估。推行党员“四联”责任岗一是普通党员动起来了,实现“四个增强”,即,增强了党员意识、增强了纪律性、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主动性;二是村党支部强起来了,做到了“四个切实”,即切实推进了民主决策、切实落实了村务公开、切实增进了内部团结、切实赢得了群众支持。据初步统计,试点村群众对村支部的满意率由原来的不足5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一些农村能人和青年政治热情高涨,去年以来有1900多名农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农村工作活起来了,实现了“四个更加”,即,更加加快了产业开发、更加夯实了维稳基础、更加加大了帮扶力度、更加发展了社会事业。全县各个村基本实现了“十有”:村务公开有党员监督、计划生育有党员监控、治安联防有党员牵头、文明农户有党员示范、村内卫生有党员督促、通村公路有党员养护、自来水有党员维护、病险水库有党员看守、灌溉渠道有党员管理、退耕还林有党员管护。总之,推行“四联”责任岗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方式落后、发挥作用渠道不畅的问题,改变了农村党员不愿管事、不会理事、不便做事的状况,初步形成了党员齐抓共管、共谋发展的整体联动格局,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三年来,全县保质保量,新发展党员956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乡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150个村级组织基本实现“三化十二制”,通过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和“五个好”乡镇党委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全县15个乡镇有9个乡镇党委被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85个村支部被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其中有5个荣获省、州先进村党支部称号。

2、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大局和谐稳定。唱响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旋律。各级党组织立足于为群众“三最”问题,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救灾补损促发展”活动中,按“三深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000余件,解决群众反映的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8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893起,呈现出了“热点不热、难点不难,干群携手搞联创”的良好局面。

3、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按照“围绕经济搞联创,搞好联创促发展”,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富民”战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20**年实现gdp15.5亿元,增速全州第二;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3亿元,增速均全州第一;完成财政收入达1.654亿元,增速全州第一。被评为**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20**、20**年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名和第四名,今年上半年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又获全省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