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层执法中的办案技巧(工商)

第一步,以理服人。发现案源后,经过线索初查和案前调查符合立案条件的,立即立案,监控好发案现场,充分调查取证,收集所有证据,将违法事实先抓到手,掌握办案主动权,不给违法嫌疑人和说情人以可乘之机。在作出处罚时,办案人员对违法嫌疑人晓之以理,告知其违法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执法者要告诉违法嫌疑人在自由裁量上,已经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适当的考虑,让违法嫌疑人在感情上易于接受,达到事实、法理、道理和情理上的融合,尽量使违法者能够自愿接受处罚,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而要真正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就必须认真抓住5个重点环节:

1、线索。掌握线索,发现案源,是工商机关立案查处违法案件的基础,要办案就必须首先重视掌握线索,发现案源。要通过初查、分析、筛选、排队,对一个个线索按轻重缓急作出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尽快进入立案程序。

2、初查。办案单位所掌握的线索,应由专人集中登记管理,了解是否真有违法事实发生,是何种违法行为,违法事实的发生地在何处,是否在管辖的行政职权范围内,以及该违法行为是否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等。线索初查应当注意保密,注意工作方法。初查中,可以先收集资料,经过现场暗访再进行现场检查,随之询问当事人。办案人员在初查中发现紧急情况的,应当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领导报告,以免贻误战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扣留。扣留是工商机关依法将当事人涉嫌用于违法的财物,转移至适当场所,实施控制以防止被他人占有、使用、处分的执法措施。它中断了当事人继续从事违法活动的物质条件,使违法活动立即得以制止,避免危害后果的延续。同时保全相关财物不流失,涉案物证不至灭失,而且还是处罚决定顺利执行的财产保证。适用扣留措施应把握好四点:一是必须依法实施,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然后按法定程序办理。二是扣留要细心果断。执法人员在接到将要采取扣留措施的案件时,必须利用有限时间,细心收集、组织证据,一旦关键证据取得,就应果断作出是否扣留财物的决定。三是扣留财物要妥善保管。防止短少,防止发生财物被盗,否则工商机关的执法威信将受到影响。四是不能以扣代查。采取扣留措施后,应抓紧时间办案,久拖不决,容易节外生枝,使办案效果不理想。

此外,还要注意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尽量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针对现场事实,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指出其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指明政策,要求其知错改正,配合检查,提供情况和证据,使违法嫌疑人在事实、证据面前容易接受处罚,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使案子尽早圆满办结。

第二步,以法服人。当“理服”受到抵制时,办案单位要按程序送达处罚决定书,当场告知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严重后果,使违法嫌疑人慑于法律的威严,执行处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