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就是

1.不要挤牙膏式生憋 

很多笔友曾向笔者抱怨其没有写作的天赋,写材料时,经常是这样一种状态:打开word,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写下标题,然后就纠结于怎么开头,怎么叙述,一般是敲三行删两行,并纠结剩下的一行……然后一天就过去了,还没憋出半页纸的内容。 

这种情况,很多新手,包括笔者在刚写材料时,也曾遇到过。 

且不说平时的积累是否充分,写前的工序是否合理,在写材料特别是写总结、汇报、讲话、报告等事务性材料时,即便是提纲成熟后,一般情况下,也不建议一个字一个字的现敲,更别提是硬憋生憋了。当然,除非已酝酿得文思踊跃、呼之跃出,只剩通过快速敲键盘才能宣泄心中的灵感。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要想写得快、写得好,就要坚决克服想一行写一行的硬憋生憋模式,要敢于去抄,要带着技术去摘抄,大大方方地去摘抄;要善于去改,要带着方法去套改,结合实际去套改。 

2.先把素材摞到提纲相应小标题下面 

怎么去抄。这里重点讲讲抄的实操路径。 

抄的第一步,就是查阅相关文章,摘录相关段落,先摞到提纲小标题下面再说。 

具体就是打开已较为成熟的提纲,查阅在拉提纲时建立的上情下情内情外情文件夹。 

查阅时,主要是按提纲内容先后顺序,选相关待抄的文章,从中摘取可用的素材,从头到尾摞在各级小标题特别是最后一级小标题下面。 

比如,讲话稿第一部分通常讲“为什么”,一般围绕论述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展开。我们就先摞这方面的素材。要做的就是把前期各渠道获得的最相关的文章,特别是平时储备的那些相关的讲话稿、理论文章翻出来,从中摘录能够支撑提纲的论述,摞在提纲下面备用。为了提高效率,既然翻开某一篇文章了,建议着眼于整个提纲,不能只为了挑选适用于局部的论述,要耐着性子从头扫到尾,看看是否还有支撑其他部分的论述。如果有,也一并先摞在相应的提纲下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5.想出彩,要摞到穷尽处 

要想出彩,就不能满足于摞到够用。要摞到穷尽处,把手头里存货文章统统榨干摞完,在网上尽可能搜尽摞完,直至发现了能够支撑出彩的素材,并且通过这些素材酝酿出能够出彩的观点、提炼方式、具体论述。甚至,在这个阶段,随着材料的实际占有量、阅读量的增多,对工作情况和领导意图的深度把握增多,可能会对提纲的修改完善酝酿出更好、更精准的思维火花。 

需要强调的是,“摞”的本质,是深度熟悉上情下情内情外情的过程,是将各方面情况摆在一块集中比对、酝酿、思考的过程。要避免生搬硬摞,少做物理叠加式的摞,多做化学反应式的摞。在“摞”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摞出实质,摞出亮点,摞出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