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就业服务保障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去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以“六个紧盯”切实抓好精准就业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推进全市就业创业,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战斗堡垒。
一、紧盯就业服务平台的打造。打造市场化就业服务平台,促进更充分就业,建设建成**“百祥送工”、**劳务市场、**零工市场、**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市场、**就业者之家、**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市场、**就业超市等7个市场化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就业服务力量,融合就业指导、零工服务、劳动维权、候工休息、创业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多渠道收集固定、灵活用工岗位信息,促进更充分更灵活的就地就近就业。20**年—2022年,7个平台运营以来提供了果蔬采摘、搬运工、装卸货物、建筑类副工、农业种植等3.75万个各类短期就业岗位,为2.38万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累计带动就业9000多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000多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紧盯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性开展了“招聘夜市”活动,在居民聚居点、人口集中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举办了9场招聘夜市,共有500多家企业参加“招聘夜市”活动,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有效扩大就业范围,提升就业率。2022年,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94场次,提供用工岗位超125.17万个。其中,先后为百东新区、新山铝园区等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举办了20余场复产复工专场直播带岗,收集发布优质招聘岗位12万个;联合深圳及区内南宁、梧州等9个地市开展劳务协作,举办线上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155场,为3009家区内结对市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4.84万个,进一步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五、紧盯脱贫人口的就业帮扶。聚焦异地搬迁户就业意愿,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促进全市易地搬迁户4.11万户8.9万人实现就业。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和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就近就业带动作用,全市有就业帮扶车间444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62万个,带动就业8.04余万人。借助粤桂协作契机,自20**年起每年定期与对接深圳技工院校,及时掌握全市在校生学业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针对性就业跟踪服务。自20**年以来,累计输送416名脱贫劳动力家庭子女到深圳技工学校就读,截至2022年底,毕业(离校)已就业188人,就业率100%。联合乡村振兴部门大力摸排“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情况,坚持就业岗位信息推送到位、见习岗位推送到位、政策服务到位等“三到位”原则,实行全方位精准帮扶,助力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2022年9631人应届毕业顺利实现就业。
六、紧盯劳动者技能强化提升。以“八桂系列”劳务品牌为引领,打造一批**地方劳务品牌,建立“一县一品”的**劳务品牌促进就业新格局。2022年,全市开展2022年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家政、建工、米粉师傅)人数8169人次,完成年度下达任务的228%。推进“**家姐”社区服务产业园建设,围绕“一老一小一患”等群体迫切需求,拓宽“**家姐”劳务品牌就业渠道,20**年至2022年底,“**家姐”劳务品牌共开展家政类培训约1.7万人次,培训后从事家政服务行业达80%以上,该劳务品牌获认定2022年自治区级“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训示范基地。组织认定了**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等3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壮大技能培训机构力量。2022年,全市共开展技能培训超4.03万人次,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278.55%,有效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带动地方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