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真取经”才能“取真经”

赴基层调研,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是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无论是集体座谈还是个人访谈,都是一件见思想、见筋骨、见功夫的事。只有拿出“真取经”的态度,才能达到“取真经”的目标。 

01放下架子才能接通地气  

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从思想感情上融入基层,让基层干部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迈开步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是一种真诚,安排好谈话次序、减少访谈对象等待时间、耐心倾听、认真记录是一种尊重。 

如,20**年开展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蹲点调研时,蹲点干部跟随乡镇干部到窗口单位坐班、陪同上级检查验收、化解信访积案、旁听村组屋场会,亲身感受基层工作状态,做到“添双筷子、加把凳子、不要稿子、只看里子”,受到基层欢迎。访谈时,很多同志把蹲点干部当作乡镇的“编外干部”,敞开心扉道实情、诉衷肠、建真言。   

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笃信“高手在民间”,虚心向基层的同志求教。  

如,20**年开展党办系统统筹联动抓落实调研时,调研组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起,邀请基层党办的同志“开方抓药”。带队领导在座谈会上开门见山:“你们工作干了这么多年,我们调研只有三五天,调研组有意‘烧香’、诚心‘拜佛’,请大家放开讲。”经过一番畅所欲言,问题症结和破解方法都找到了,带队领导由衷感慨“基层有智慧、有活力”。  

以诚待人,以情感人。调研者要全身心投入调研,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到调研者的诚意,干部群众才会积极主动配合、反映实情。   

如,20**年就省委领导同志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批示件开展回访调研时,由于下雪封路,调研组转乘1个多小时的船,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赶到村里当面听取群众意见。有感于调研组的诚意,村民纷纷找调研组反映情况,道出了不愿意搬迁的原委,为解决问题迈出关键一步。   

02打破“心墙”才能打开“话匣”  

坦诚表明来意。调研组希望基层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但基层可能会有“怕讲错话”“怕惹麻烦”的担心。因此,要把调研的意图讲清楚,把倾听基层呼声的诚意表达好,引导访谈对象摒弃迎检心态。   

如,在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调研中,调研组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表明“论事论现象”的态度,打消了基层干部的顾虑,掌握了大量鲜活案例,听到了很多肺腑之言,为后续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热忱拉近距离。访谈干部,可以谈谈任职经历、单位情况、家庭状况,在不知不觉中打破“心墙”;访谈群众,可以通过寒暄、问候,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获得访谈对象的好印象,适时进入正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如,调研中某部门表示已经形成了行业监管的闭环机制,但综合现有措施和各方反映,调研组发现,该机制明确的是相关部门在各环节中承担的责任,而各环节监管到位需要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得到明确,监管仍然存在“空白地带”。调研组当场指出了该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对闭环机制进行了优化。   

找准突破口。调研既要主动问,又要留心看,注意观察访谈对象的反应,看哪个熟悉情况、哪个眼明心亮、哪个欲言又止、哪个意犹未尽。找准目标人物后,通过电话访谈、单独约见等方式回访,往往能够起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加强粮食安全管理调研中,一位粮站站长发言时间不长,但有分量、有想法,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会后,调研组联系到这位站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其反映的情况正是调研成果转化所需的几块“关键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