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是经过市委常委会研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任务。会上,市委赵书记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精神,先讲几点意见:

一、20*年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回顾

20*年我市抓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力度大、动作多、成效明显。特别是全市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方面大力支持,一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被通报和公开处理,在全市上下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和群众对投资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主要特点是:

1、抓查处、重打击,动真碰硬组织集中整治。以案例通报和公开处理为抓手,坚决打击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千人规模的案例通报大会,有16起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被通报和公开处理,有33人受到党政纪处分。其中,免职2人次,调离岗位3人次,诫勉谈话13人次,做检查22人次,扣发奖金15人次,通报批评11人次。先后两次在市体育中心召开3000人规模的公开处理大会,对影响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干扰施工、围堵企业大门、威胁经营者人身安全,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93名违法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公开逮捕和公开宣判。以暗访为手段,明查与暗访并举查找突出问题。暗访的频度和密度不断加大,一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下半年,市优化办共组织明查暗访10多批(次),暗访数百人次,查获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例30多件。会同市级机关工委、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财政、审计、物价等部门,通过听汇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现场巡查等方式,先后对贯彻市委工作会议情况和落实集中整治任务情况、行政执法和收费规范情况、行政审批服务进中心情况、通报案例处理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组织整改。以查处为突破口,加快投诉协调办理节奏。将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民营经济投诉中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等进行有效整合,极大方便了企业投诉。市优化办全年受理各类投诉262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7%。其中,集中整治以来共受理投诉176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17%。涉及执法行为的有118件,占投诉总量的67%。对受理的各类投诉,我们及时进行自办、协办、交办、督办,确保“有诉必查、有查必果、违者必究、日事日理”,至目前投诉办结率达93.5%,企业和群众较为满意。

2、抓重点、攻难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整治“三乱”行为,纠正不正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项制度》等文件,坚决整治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对具有行政审批、收费执法职能的47个部门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出台了《*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规定》,审查各类重大行政处罚案件316件。整治企业和项目周边环境,建立完备的责任体系。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严格排查,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处理协调,一批问题较为妥善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切实提高审批效率。重新定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加大对经济项目的集中办理力度,对进中心运作的事项再次进行梳理,将市直23个许可职能部门和4个服务单位的197项许可、服务事项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规范运作。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强势推进“一个窗口”对外,建立审批和监管分离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目前,10个部门已完成试点工作,审批职能、人员已基本调整到位。

3、抓考核、重评议,充分激发社会参评热情。平时考核注重操作性。由6个牵头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分块考核。平时考核分值从50%调整到60%。127个参评处室平时考核实行倒扣分制,根据明查暗访和投诉查实情况进行扣分。对被查实存在问题的,及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扣分有凭有据,被扣单位心服口服。集中评议注重实效性。认真总结前几年集中评议的经验做法,到外地学习取经,制定更加科学、更易于操作的实施方案。据统计,这次评议一共发放评议表10089张,回收9989张,回收率高达99.01%。参评代表注重广泛性。在安排参评对象时,注重重心下移,向基层和服务对象倾斜。代表构成上,既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有重点项目负责人、定报企业代表、三产流通企业代表;既有外来投资代表,又有本地民营经济代表;既有商会代表,又有市民、农民代表,共分8大类19小类,参评人员十分广泛。其中,基层代表占63%(不包括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类代表权重首次达45%。

4、抓教育、促管理,切实增强聚焦环境意识。各级党政组织把加强对党员干群的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在思想上确立起不抓环境是失职、抓不好环境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各部门抓班子,带队伍,通过先进事迹宣传、典型案例剖析,认真排查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宣传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整合媒体力量,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全市上下聚焦环境的氛围更加浓烈。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抓经济发展环境的重点、难点有时还把握不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还不够及时、不够到位。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克服和改进。

二、20*年经济发展环境主要工作任务

20*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地区之一”为目标,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规范年”为主题,坚持整治和规范并举,在整治中建设、在建设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努力推进我市发展环境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建设轨道,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提供环境保障。重点是规范好以下四个方面行为。

(一)规范市场行为,着力构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一是要整顿招投标市场。要按照整合与整治并举原则,建立“统一进场、办管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督”的运行机制,规范招投标活动。把政府采购、土地交易、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产权交易等招投标项目纳入服务大厅,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投标大市场。同时,严肃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要开展城乡建设规划效能监察。要积极策应大市区建设,对规划执行及违规执法情况进行专项集中整治。要认真梳理当前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对因管理混乱、工作失职等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是要规范中介机构。要加大政策扶持和培育力度,为中介组织创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要严格区分机关下属事业单位的行政服务职能和社会中介职能,严禁机关、事业单位以任何形式从社会中介组织牟取不正当利益。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监管体系,加强社会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管理。对中介市场存在的乱收费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四是要清理各类评比达标和办班培训。对各种要求和变相要求企业出钱出物出工的创建、评比、验收、授牌、命名等达标升级活动进行清理和规范。除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的培训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参加收费培训;凡部门自行要求企业参加的培训,要按规定程序报批,按同类合并的原则进行备案和安排。

(二)规范行政行为,合力创造健康和谐的经济环境

一是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不得强行收取会费或有关费用,不准以任何名目到企业强行拉赞助、捐款。物价、财政等部门,要对涉企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对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要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公用事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严格核减,并排出一批拟取消收费、核减标准的项目报省以上有权部门批准。涉企收费有幅度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七是积极构建“双挂钩”服务平台。市优化办干部全部挂钩联系到企业,每人分别联系10个成长型企业和10个市直部门,每月走访企业一次以上,认真调研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企业新需求。企业发展中遇到投资环境方面的问题时,挂钩联系人要负责协调处理、调查认证或直接向有关部门反馈。

八是探索建立投资环境评价体系。要加强与浙商商会等行业组织的沟通,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创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对客商投诉办理情况实行跟踪回访和满意度测评,建立客商评估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适时组织投资环境评估;开展“说优评劣话环境”等活动,准确把握客商对我市环境的评价,及时化解经济发展环境中出现的新矛盾,解决新问题。

同志们,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事关*发展大局,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不断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