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四下基层要“身挨身”“面对面”“心贴心”

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刚到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深入田间地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群众解决切身问题,并总结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新时代新征程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秉承矢志不渝为民服务的精气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走下“田间地头”,通过同群众身挨身坐、面对面谈、心贴心聊,将为民服务进行到底。

身挨身方能察民情,将问需于民进行到底。讲万句话不如行百里路,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更接地气。要用好用活“板凳工作法”,以“小板凳+服务”的形式,在群众就近就便的田间地头、街头小巷、农家小院,同群众围坐一堂,共拉家常,把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信访接待、办公场地放到一线,将板凳的柔性力量化成问需于民的不竭动力。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不同行业,通过“深实细准效”调查研究五字诀,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街小巷”,将基层最真实的情况、群众最急迫的需求反映出来,建立需求清单,让问需于民“有单可依”“有迹可循”。要拓宽民情反映渠道,搭建“小区夜话”“凉亭议事”“群众老娘舅”等多种平台,让群众有地方可以诉说“家长里短”,让问需于民工作覆盖更广、效益更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心贴心方能解民忧,将施策利民进行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基层的需求日益改变,为民政策也要与之齐头并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群众诉求、百姓关切,积极探索纾困之道,因地因人制定符合特定群体、特定地区的惠民政策,让政策多冒“露珠”、散发“泥土味”,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在基层大地上结出“民生硕果”。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化云平台”等数字化技术赋能作用,进一步缩短服务半径、提高服务效率,让为民服务方式和内容更加智慧化、便捷化、精准化。要建立严格的问题解决督查机制,常用“回头看”“四不两直”等方式,滚动实施惠民政策动态监测,确保工作干一件成一件,更显成效、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