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交流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着重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认同、行为等环节,在认知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认知;在认同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行为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转化,鼓励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认知环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所谓认知,从宏观上看是指人脑反映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从微观上看是指外部刺激进入大脑之后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认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要着重在传播内容、传播者、传播方式、接收者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1.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在传播内容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状况讲清讲透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础理论,帮助学生学深悟透基础理论的深刻内涵。列宁在《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一书中,针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的。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启发与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思政课教师要用好思政课教学这个主渠道,学好讲好用好思政课教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理论体系向实践体系的转变、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变,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和原理融入具象化的生活实践场景与典型案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生活案例,通过情景创设、系统讨论等,让大学生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理解人的本质。

2.采用多种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方式上,智能化时代变革了传统的图文传播方式和单一的课堂传播方式,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更新与优化。要想充分发挥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就必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建设的融合发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高校要挖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伟大实践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巧用经典故事把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讲清楚、讲生动。在运用案例故事讲道理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精神需求,运用丰富的视觉图像、智能影音等技术手段,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

3.巧用话语表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魅力。在接收者方面,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接收者,具有多元利益诉求和多样价值观念,这要求高校运用正确的、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将大学生的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相结合,将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渗透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建构起积极健康、科学合理、丰富充盈的精神世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要以理服人,用科学的理论说服人,用幽默有趣的话语感染人。例如,可采用辩论式、分析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进行创新。此外,高校还要运用好隐性教育方式,将社会、时代、人民所要求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纪念庆典、参观游览和社会服务等载体之中,创设和营造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生活化情景,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为大学生营造自在轻松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

二、认同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创新实践形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自信。高校要创新实践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与理解,坚定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理论术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从“基本原理”向“生活道理”的转换,使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社团活动、校园管理等,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定、持久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进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遵循。

2.选树榜样模范,激发朋辈正向影响力。高校要注重挖掘大学生身边的榜样模范,发挥榜样的力量调动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广大学生的表率,也是党员队伍中最年轻、最活跃的群体。”高校既要引导大学生向优秀的党员学习,也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引导,让大学生党员政治站位更高、服务同学更积极。另一方面,要发挥朋辈群体的正向影响力。朋辈群体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超过教师和家长。由于朋辈群体具有某些重要的共同特征,如年龄相仿、心理相容、教育程度相同等,因而他们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和理解。要营造良好的朋辈群体环境,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效果。

3.多方合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社区和乡镇的合作,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地方企业、社区、乡镇的具体项目让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培养他们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思考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拓展大学生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充分整合社区、企业、乡镇等有效资源,使大学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开发、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多种教育实践中,可通过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正如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所言,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