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团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社区团组织作为共青团在城市社区的基层组织,是社区青年工作的核心和主体,担负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任。近年来,天桥团区委在社区团建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立起与城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团工作新格局。
一、结合自己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近年来,天桥团区委以“青春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紧紧围绕服务社区青年成长成才这一工作重点,以城市青年中心建设为龙头,做好社区团建创新,打造社区青年文化,服务社区重点群体,抓基础,重建设,促整合,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构建团的组织网络。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组织的基石。天桥团区委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总体原则,立足社区青年分布状况和聚集方式的实际,不断强化街道团(工)委在社区共青团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形成街道团(工)委牵头,青年中心、志愿者组织、青年社团等社区青少年组织共同参与的,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新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架构。在传统建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团建新模式。针对我区“三多一快”(暂住青年人口多,公共场所多,厂矿企业多,人、财、物流动快)这一特殊情况,2003年8月,由共青团天桥区委与天桥区公安分局牵头,在黄台派出所辖区成立了全市第一个警务责任区团支部――沃家庄警务责任区支部。团务警务携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使社区团的队伍壮大了,社区治安环境优化了,达到了警务与团务两不误、共同发展的双赢。截止目前,我区97个社区中已有55个社区成立了社区团支部,13个社区采用警务责任区团建模式,扩大了社区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社区团员青年对团的认同感、归属感。
2、整合团的活动阵地。随着社区的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已成为青少年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团区委根据社区青少年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打造青年中心阵地,广泛建立各种青年社团和兴趣小组,把握青年心理,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吸引、凝聚了大批社区青少年。目前我区13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青年中心,城市青年中心在街道一级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二、打造团的工作品牌。
天桥团区委以“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为原则,以“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主要抓手,努力打造社区团的活动品牌,增强社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近年来,“共青团责任街”、“社区志愿者服务”、“爱心助成长”,“社区青少年成长课堂”、“社区环保小卫士”等,已成为天桥区团建工作的亮点和知名品牌。为拓展志愿服务活动领域,打造志愿服务活动载体,结合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团区委在13个街道办事处各确定一条主要干道作为共青团责任街。各街道团工委以责任街为阵地,根据社区群众的需要,开展了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助老助残等活动。
三、社区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社区团建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三难三缺乏”:
1、组织建设难。虽然大部分社区已建立了团组织,但部分社区团组织体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对社区青年的有效覆盖。同时,个别团干部思想停留在传统团建模式上,不求创新,固步自封,对于社区中出现的“两新”组织团建问题重视不够。
2、团员管理难。大多数社区团员的组织关系隶属于学校或单位,对社区团组织的归属感不强;而“两新”组织中团员、居住在社区的毕业但未就业青年,由于流动性强、缺乏组织观念等原因,游离于组织之外,加大了社区团组织的管理难度。
3、团干部队伍建设难。目前我区13个街道团工委书记全部为兼职,有的甚至身兼数职,时间精力上根本难以兼顾。
4、缺乏服务青年的有效手段。很多社区团的活动囿传统模式,形式陈旧,内容单一,多为组织行为、硬性要求,未能充分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特点,从而使青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未能有效地发挥青年的作用,未能真正地凝聚青年。
5、缺乏与驻地单位的沟通。天桥辖区内有很多机关事业、企业、学校等,他们是社区规划活动的重要力量,但辖区团工委缺乏有效的协调途径和手段,往往无法顺畅地与这些单位联系协调,从而使得社区团组织网络建设多是停留在文件上或口头上,难以形成社区内各单位团工作的共同活跃。
四、加强和改进社区团建工作的对策
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创新团建模式,扩大组织的覆盖面。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把社区团建纳入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通过党建推进社区团建。针对新时期、新形式下青年群体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团建模式,采取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公寓建团、市场建团等新型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团员青年组织起来。同时,加大社区内青年社团、少先队、青联组织的管理力度,形成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社区基层团组织为基础,各类青少年组织为依托的组织网络。
二是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创新求活跃,全面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通过立足社区实际,以服务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居民需要、服务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为重点,选准突破口,合理设置服务项目,开展相应活动,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手段,提高工作实效,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中的向心力和社会上的影响力。针对进城务工青年聚集社区,围绕维权、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设置青工维权中心、娱乐活动阵地。对配套齐全、管理成熟的高档社区,围绕青年职业发展,交友等需求,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八分钟约会等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通过组织推荐、民主选举、志愿服务、聘任等形式,把社区中热爱共青团工作、思想政治过硬、责任心事业心强、具有较强组织协调力、在青年中有影响的青年党员和团员充实到社区的工作岗位上来。通过轮岗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社区共青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增强团干部的执行力,培养团干部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和控制能力。
第二篇: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来,我国社团大量涌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dgww.com文章-http://www.6dgww.com找范文,到6dgww.com]
一、我国社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团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1949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或成立了为数不多的全国性社团40多个,为稳定当时的经济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65年,全国性社团也不到100个,而社团类别也较单调,基本上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科协等几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制,逐步向官办与半官办社团并存的局面转化,特别是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社团得到迅速发展,由1990年的4500多个发展到1998年的18万多个,增加近40倍,并且由官方或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转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快过乱现象,有些社团存在不规范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于1998年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了修改,民政部门按照新颁布的《条例》对社会团体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调整。经过调整和合并,目前我国有近17万个(不含县以下种类民间组织)社团,可以说基本上门类齐全,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化艺术到体育卫生,从情报信息到咨询服务,从公益事业到社会福利以及各种学科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这些社团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助手参谋;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我国社团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从我国社团5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官方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方向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全国近6000个社团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工商联类型,基本上都是官办社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社团是官办性质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半官半民性质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几年,以中介组织组成的各种协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同业商会大量涌现;二是由过去较强的依附性逐步向相对的独立性转化。所谓独立性主要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独立性和利益追求上的独立性。以往的官办半官办社团,基本都是“公家人”或“单位人”,社团经费由政府拨款或主管单位补贴,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社团,尤其是由“自由人”、“社会人”组成的民间社团,逐步向“领导人自选、活动自主、经费自筹”方面转化;三是由单一性逐步向多样性发展。过去的社团是单一性的,而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有很大部分为民间自愿发起组织的;过去社团的团体会员参加较多,而现在更多的是民间团体以“自由人”、“社会人”为主的个人身份参加尤为突出。
我国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团将逐步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势必给民间社团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新的舞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政府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转变职能,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进一步减弱,“自治、自强、自主”必将成为中国社团的主体;随着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将依法规范社会团体的发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间社团”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社团发展给统一战线带来新的课题
社团发展之所以给统一战线带来了新课题,是因为它对统一战线来说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这里所说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民间社团,统战部门还比较生疏,如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第一、民间社团在对外交往中,为我国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管理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看到,在国际交往中,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把民间组织作为向我渗透的阵地,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歪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歪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歪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所谓民族、宗教和台湾等问题为借口,图谋对我“西化”、“分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二、民间社团联系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人士,应该说成员结构是复杂的,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个人目的较强,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产生动摇。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这又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三、民间社团特别是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他们当中汇集了一批“自由人”、“社会人”,其中不少是属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但现在还没有纳入统战工作中,如何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政策,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
导他们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合法经营,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发展企业的信心。对党外知识分子,引导他们积极为科教兴国和向社会奉献聪明才智作贡献。对宗教人士,引导他们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社团统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团统战工作,虽然过去也在做,但其工作机制、渠道和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社团发展的需要,因而建议:
1.明确统一战线在社团工作中的职能和任务。中央有关部门虽然对社团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制定了相关文件,但统一战线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规定。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逐步减弱,而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应进一步强化。这就需要在体制、机制方面体现党的领导,省市两级成立“中国共产党民间社团工作委员会”很有必要,而统战工作可通过其内设机构具体来抓,接受同级党委统战部指导。
2.明确工商联为社团业务主管单位。经过多年实践,江西部分市、县成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层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当地工商联,从运行多年情况看,是积极健康的,受到当地党和政府高度评价,深受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欢迎。比如南昌市和余江、弋阳、进贤、东乡等10多个市、县成立的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业商会,其基层商会正副会长均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在工商联主管下,工作开展很顺利。将省及省以下工商联列入社团主管单位的时机已成熟。
3.进一步理顺关系。对一些带有共性的、具有统战性的社团,如个体劳动者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海外留学人员协会等,应尽快纳入工商联、海外联谊会等团体管理的范畴。
第三篇。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来,我国社团大量涌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社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社团发展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1949年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只保留或成立了为数
不多的全国性社团40多个,为稳定当时的经济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到1965年,全国性社团也不到100个,而社团类别也较单调,基本上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科协等几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团体的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制,逐步向官办与半官办社团并存的局面转化,特别是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后,我国社团得到迅速发展,由1990年的4500多个发展到1998年的18万多个,增加近40倍,并且由官方或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转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快过乱现象,有些社团存在不规范行为。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于1998年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作了修改,民政部门按照新颁布的《条例》对社会团体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调整。经过调整和合并,目前我国有近17万个(不含县以下种类民间组织)社团,可以说基本上门类齐全,形成了一个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文化艺术到体育卫生,从情报信息到咨询服务,从公益事业到社会福利以及各种学科相互融合的社会团体体系。这些社团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成为党和政府助手参谋;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
(二)我国社团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从我国社团5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官方半官方逐步向半官半民方向发展。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全国近6000个社团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和工商联类型,基本上都是官办社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社团是官办性质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半官半民性质的社团如雨后春笋大量产生,特别是近几年,以中介组织组成的各种协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各种同业商会大量涌现;二是由过去较强的依附性逐步向相对的独立性转化。所谓独立性主要是指在经济基础上的独立性和利益追求上的独立性。以往的官办半官办社团,基本都是“公家人”或“单位人”,社团经费由政府拨款或主管单位补贴,而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社团,尤其是由“自由人”、“社会人”组成的民间社团,逐步向“领导人自选、活动自主、经费自筹”方面转化;三是由单一性逐步向多样性发展。过去的社团是单一性的,而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有很大部分为民间自愿发起组织的;过去社团的团体会员参加较多,而现在更多的是民间团体以“自由人”、“社会人”为主的个人身份参加尤为突出。
我国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团将逐步走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势必给民间社团发展带来新的空间、新的舞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政府将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转变职能,社团对政府的依附性将进一步减弱,“自治、自强、自主”必将成为中国社团的主体;随着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将依法规范社会团体的发展,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间社团”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社团发展给统一战线带来新的课题
社团发展之所以给统一战线带来了新课题,是因为它对统一战线来说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这里所说的新领域,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新产生的民间社团,统战部门还比较生疏,如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第一、民间社团在对外交往中,为我国引进资金、人才和先进管理技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要看到,在国际交往中,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把民间组织作为向我渗透的阵地,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歪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歪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歪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所谓民族、宗教和台湾等问题为借口,图谋对我“西化”、“分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二、民间社团联系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人士,应该说成员结构是复杂的,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个人目的较强,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产生动摇。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这又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三、民间社团特别是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他们当中汇集了一批“自由人”、“社会人”,其中不少是属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但现在还没有纳入统战工作中,如何对待他们,采
取什么政策,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第四,民间社团特别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一些行业协会、同业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通过社团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及批评集中起来,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同时又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转达给会员。这也给统一战线工作在协调沟通,引导社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积极参政议政带来新的课题。
三、在社团工作中统战部门如何发挥作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先进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导航。为了切实提高我部团员及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我部对团员的思想政治学习予以高度重视。每周日晚上在固定的场所学习团章,团的纲领以及党章、最近发表的先进思想、先进个人、先进事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头脑,用新思想、新观念、新跨越的思维去重新审视问题,以求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学习,来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丰富个人文化素养,确保团员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理论知识上的深度,始终使团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提高团员素质是增强团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础。团员是我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是即将参与党内生活的主要对象。加入共产党是每个团员的梦寐以求的心愿,也是表明自己对团的学习、思想觉悟、不断提升的一个见证。因此,培养优秀团员、推优入党、推优荐才就被纳入我团政治生活的一项工作。怎样培养、培养谁。经过团内干部讨论,我们将对象放在那些思想进步、能起带头作用、拥护党的纲领,学习成绩优秀且积极参与团内活动的人身上。通过参与学院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外,以及参加锻炼,接受老师、同学的监督和一年的考查,最终在党课考试结业后推荐入党。确保团员顺利入党以后,我团就完成了对一个优秀团员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共2页,当前第1页12
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