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两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xx三省考察后,在xx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xx振兴座谈会,并发表了关于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xxx”讲话)。“xxx”讲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再凝结、再丰富、再发展,是新时代xx振兴的纲领。今天,我们重温并进一步深化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xxx”讲话精神,对于准确把握xx振兴发展形势,找准工作方向,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乃至实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形势以勇敢者姿态坚定振兴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xxx”讲话从国家发展大局角度,从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xx区域经济发展和xx振兴的性质与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奠定我们认识新时代xx振兴潜力和振兴规律的基础,是我们实现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信心来源。
实际上,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xx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认为xx具有较好的工业和农业基础,拥有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从区域比较来看,xx具有比中部和西部更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与地理条件,xx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区域,这一点几乎是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从上到下的共同认识。这些共识,构成中央支持xx振兴举措的思想基础。
“十三五”时期,xx经济经历了从严重下滑到企稳回升的过程,其间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恢复增长态势、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毋庸讳言,目前振兴基础还不牢固,若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十四五”是xx全面振兴的关键期。在这一重要时期,中央对xx振兴的坚定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对xx振兴的殷殷嘱托,这些都启示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振兴形势,从根本上看待振兴的必然性,进而以勇敢者的姿态面对一切不利因素,坚定振兴信念,积蓄力量探索发展路径。要克服对振兴感到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克服对形势变化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思想状态,从正在做的事情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不断积累有利因素,努力开创xx振兴发展新局面。
补齐体制机制短板以锲而不舍精神寻求新突破
为什么xx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却迟迟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xx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靠深化改革。这表明,xx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体制机制原因以及相互交织的结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是对xx问题根源的根本性判断,是我们思考和解决xx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xx振兴有两个显著背景。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二是老工业基地本身产业衰退面临转型的背景。其中,体制转型是核心,产业转型和体制转型相互影响,增加了转型的难度。xx振兴的本质,就是要完成这两个转型。如果这两个转型,特别是体制转型完不成或者完成得不彻底,xx经济就会停顿在某一个低水平,就会系统性地低于其他改革比较彻底区域的发展速度,甚至陷入低水平发展的陷阱。
转型面临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营商环境问题、人才短缺和外流问题、创新活力不足问题、市场主体不强问题等,都是“四个短板”的具体表现。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互为解决前提条件,构成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同一个难以解开的扣子,往往使振兴的努力事倍功半。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主动寻求外部拉动力。从地理方位来看,xx西部衔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东部衔接xx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中部城市群衔接哈长城市群建设规划。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目前,xx西部已经开始融入京津冀经济圈,承接来自京津冀的产业转移,开始进入京津冀市场。“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包括加强京津冀一体化与xx振兴的战略协同、xx三省若干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等,同时主动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使南北更好互动起来,形成对xx经济发展的外部拉动效应。
坚定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依靠改革挖掘发展潜力。xx在教育、科研、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具有很强实力。应采取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使其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增强xx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重要时间节点,是开创xx振兴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深刻理解“xxx”讲话精神,加深对振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做好“十四五”规划,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开拓新局面,实现xx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