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村级调解工作的工作心得体会

和谐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是每一户人家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也是构建整体社会和谐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和持续如此优良的和谐境况需要许多人的努力和付出,而其中起关键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当属专为他人做嫁衣的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工作者,要想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守护员,就必须时刻牢记“民间纠纷无小事”的原则,相反可能导致上访,引发矛盾激化,甚至酿成流血事件,影响村级稳定。那么如何来做好一名称职的村级调解员呢。我个人认为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技巧,概括起来就是:坚定“一个信念”、具备“二个素质”、履行“三个原则”、掌握“四个方法”。

一、坚定“一个信念”

调解工作确实需要内心和信心,仅靠三、四分钟的热血去调解工作是不行的,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既要讲清法律,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既要耐心细致,又要苦口婆心,只有把法、理、情说清说透才能够做好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调解过程中,有许多纠纷看上去调解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咬咬牙坚持住,就能出现“柳暗花明”的结果。

二、具备“二个素质”

村调解委主任作为调解主体之一,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在自身学好、学深、学透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法律精神的理解,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融到调解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纠纷和依法调解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调解能力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其次,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在调处过程中公平公正,始终对每件事都“一碗水端平”,以诚取信,执法为民,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

三、履行“三个原则”

一是立足事实、勘定是非。首先是查明基本事实,包括引起民事争议的原因、争执的焦点等;

其次在事实基本清楚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和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二是因势利导,巧借东风。当前在调解过程中面临“关系”、“人情”的纠缠和困扰较多,对此现象我认为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只要坚持原则,这些“关系”、“人情”都是调解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借助当事人对“人情”的信赖来促成调解,简单地说就是“谁来找我说情,我就找谁去做工作”。三是沟通情感,营造氛围。要做好调解工作,就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特别是与当事人谈话,既要把握说话的语气,做到“轻重适当,文明有礼”,又要巧妙运用语言技巧,缩短当事人的感情距离,赢得双方当事人的信赖,创造良好的调解工作氛围。多年实践我认为:与当事人谈话,轻声细语比慷溉激昂的声音效果好;

朴实无华的俗语、口语比晦涩难懂的术语、法语效果好;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并对列管的重点对象和社会上有前科劣迹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档,做到不漏列、不漏管、底数清、情况明、发现得了、控制得住。

四是从“导”字入手,就是耐心疏导,化解矛盾。在调解过程中,我村调委会工作人员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以道德教育为先的原则,对当事人进行耐心教育疏导。如:我村四组失足青年吴金根因赌博劳教刑释,其母亲因儿子结友不当误入歧途而犯罪,感到很失面子,经常动不动就打儿子,甚至要断绝母子关系。致使吴金根本人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并存在“自杀心理”等现象。我村调委会掌握情况后,及时与他们开展面对面的谈心,在帮教态度上采取以情感人的方法,做到“三象”:象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关心,象医生对待病人那样细心,象老师对待学生那样耐心,最后化解了他们母子之间的矛盾,放弃了自杀念头。

总之,调解方法很多,关键就在于用爱心、耐心和精心铸造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就完全可以打开人间恩怨这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