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改革创新心得体会(5篇)
(篇一)
“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将精力集中到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上。鼓励基层改革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做改革发展的“实干家”。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回首百年,从封建到共和、从落后到进步、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共产党一直都是积极地改革践行者。革命先辈们打败了封建王朝,赶走了帝国主义,打开了封闭的国门,一路披荆斩棘,历史见证着,消极保守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向前。
落而不实,往往是改革难以推进的症结。自古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从商鞅变法到自嗣同始,总有人践行改革不惧牺牲,试问若是没有这些人改革是否还能推行。共产党人一直是改革发展的引领者,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这些正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最高纲领而实践的,为此共产党人连流血牺牲都不惧,难道还不能把利民之改革落到实处吗。
“落实”二字,乃是改革者必须兑现的承诺。基层是抓落实的地方,基层工作做好了,党和人民才能放心。基层干部要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准备,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工作态度。在具体工作中对上级任务落实不打折扣,对群众服务有耐心责任心,在实践中磨练本领、坚定信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先辈们为我们筑起的时代舞台,就等着你绽放异彩。要知道,在改革发展上,我们有经验也有条件,只要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革除自身旧有的弊病,改掉不良行为,克服不作为、怕作为的消极态度,时刻保持行动活力我们的改革创新就会愈行愈好,我们的离目标也越来越近。
(篇二)
基层改革不能生搬硬套。要想基层改革作出实际效果,需要创新举措,激发基层活力,就要时刻关注基层变化的每一个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改革思路关注基层实事。借助时代东风,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改革再出发,创新无止境,推进大数据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将互联网理念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基层治理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推进基层改革进入一个新时代。
(篇三)
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係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係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産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衝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産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篇五)
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这两篇文章。面对新事物新做法,既要创新管理和服务,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探索和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也要坚持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守住风险底线,促进有序发展,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人民的事业,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源源不竭的驱动力。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贵在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着力做好鼓励和引导。面对新事物新做法,既要创新管理和服务,营造宽松有利的环境,为探索和创新提供更多助力,也要坚持趋利避害、兴利除弊,守住风险底线,促进有序发展,避免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基层探索经验,积极推动新生事物健康成长,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